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首晒“三公”,勇气可嘉疑问待解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04: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社论

  日前,科技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在财政拨款支出说明中,以文字的形式公布了“三公”经费:2011年,核定科技部用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项经费预算4018.72万元。

  相比于去年74个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科技部将“三公”经费晒于阳光之下,无疑又前进了一步。此前,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从制度层面明确了信息公开的义务,但是,理应公开的“三公”消费,要么隐匿于“其他预算”支出中,要么以“涉密”之名未响应民意予以明确公布。

  任何改革,迈出第一步者都不容易,科技部的“率先”值得褒扬。

  实际上,“三公”经费一日不公开,民众的质疑就一日不会消弭,也正是因此,今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部门今年6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要将“三公”经费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而今科技部的率先公开,不仅首次打开了行政成本的“暗窗”,也为今年6月中央部门的全面公开先行积累了经验。

  当然,“率先” 也意味着将会受到公众特别的关注,甚至特别的“挑剔”。不管是科技部,还是随后公开“三公”经费部门,都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既然公开,就要经得住质疑,并尽可能地回应公众的疑惑。需要申明的是,公开“三公”开支,虽然是容易“授人以柄”,却也是“自证清白”的唯一举措。从这个意义来说,科技部能够敢为人先,也是自身有底气的一种表现。

  科技部公开的“三公”经费是4018.72万元,就总数而言,不少人在网上评论说“太高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也认为,“数字比较庞大,进一步印证了公众的感觉还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数字到底高不高,仅靠一个“总数”恐怕也难以下结论。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在科技部公开的支出说明中,涉及“三公”经费的也仅就是一行标题式的文字,下面没有任何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而这可能也是引发专家和网民疑问的重要原因,“三公”经费是民众极为关注的内容,理应越详细越好,仅仅用这50余字,显然不能把支出情况说清楚,也无法满足民众的知情权。

  因此,这个数据还有进一步细化公开的必要,比如,这三项经费预算具体各是多少,出国(境)费将用在哪些方面,是否必要;公务接待标准是多少,具体数目是如何确定的;车辆购置与运行费分别是多少,乃至配备的公车数量与规格情况如何。只有附上这些更为细致的说明,公众才能判断这些支出是不是恰当,“三公”经费公开也才有实际意义。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作为首先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科技部也许很难一下子做到尽善尽美,我们不妨多一些宽容和期待。而科技部率先公开所引发的舆论关切,也再一次说明:“三公”经费早公开比晚公开好,详细公开比含混掩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