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一季度逆差中的“新周期”信号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06: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观察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张斌

  515

  2011-04-18

  张斌

  时隔七年后出现的季度贸易逆差,对于中国经济是祸是福?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信号,尽管周期的进一步确认仍需时日。

  历史经验可以佐证这一判断。中国上一次季度贸易逆差出现在2003年和2004年的一季度。正是在2003年,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得以确认。2004年,中国经济全线飘红,政府不得不启动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抑制投资过热趋势。

  经验数据有时候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对贸易结构的观察对上述判断进行论证。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4179.2亿美元,增长34.8%。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459.8亿美元,扩大66.5%。同期,中国加工贸易进出口2919.1亿美元,增长21.4%。加工贸易项下贸易顺差 771.1亿美元,扩大22.8%。

  传统上中国比较担心逆差的出现,因为外贸长期是以出口换汇为目标的。千方百计保出口更是一贯的政策导向。所以一旦出现逆差,呼吁政策调整的呼声就会比较高。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提高,进料加工贸易比重的上升,都表明中国经济活动较为活跃。

  从历史数据来看,从2010年10月开始,一般贸易进口增速连续高于出口增速约12 个百分点(前者平均40%,后者平均28%),一般贸易也因此连续数月保持“逆差”状态;3 月份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速达到 52.57%,超过进口增速31.36%,一般贸易逆差也收窄为169 亿美元(2 月为188 亿美元)。接下来的问题是,逆差持续收窄的趋势是否还将继续?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外储总额已超过3万亿元。一旦逆差转顺差,并且顺差持续扩大,中国势必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遭遇更大压力。

  我们以为,这种反转是必然的,只不过顺差规模会大规模缩减。综合一季度的整个出口来看,其增速也要比历史平均水平高5 个百分点左右,这部分可以用价格因素即全球工业品价格上行去解释。但即使剔除掉价格因素,出口的实际增速应该不会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需的地位不言而喻。外需走强,至少说明中国经济不用担心因外部需求的弱化而走下坡路。而在过去两年间,内需因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一直成为拉动经济的最大动力。现在,当外需企稳并且开始进入上行通道的时候,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是可以期待的。

  这一点,从进口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

  中国进口商品分为三部分:加工贸易进口(反映国外需求),大宗商品进口(反映中国投资需求),其他商品进口(反映中国消费需求)。将大宗商品进口与其他商品进口做一个区分,是因为大宗商品更多反映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则更多反映在其他商品中;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很大,而其他商品价格因素较小,更能反映中国内部需求的变化。

  根据这样一个区分来看,去年一季度经济和进口增速均异常地高,而在此基准上今年一季度的进口仍处在30%以上的水平(一季度进口4006.6 亿美元,增长32.6%)。这说明进口的动力依然强劲。当然我们可以说,进口名义增速的走高有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但从进口细项来看,铁矿砂、钢材、原油和汽车的进口量都处在过去半年的较高水平。这或许从一个侧面证实,内需尤其是投资性需求依然强劲。这符合国内经济的现实。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投资仍然是地方政府确保经济增速的最大引擎。

  所以,我们判断一季度的逆差可能恰恰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的信号。当然,经济周期的确认还需要很多因素配合。尤其是中国正处在防范通货膨胀的关键时期,对房地产的调控也仍在不断加码。在此情形下,政策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可能影响到新周期的成形,甚至如果出现超调,也可能新周期的启动需要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