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刘彤
515
2011-04-18
刘彤
按惯例,每年3·15总要曝光一批严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和品牌,今年是瘦肉精事件。民间反应并不激烈,一来比双汇恶劣的企业有的是,二来因为瘦肉精是个老话题,并不新鲜。食品安全在现时中国,是永恒的话题,并不需要3·15来刻意强调。《危险的餐桌》刊登于2004年6月7日生活方式版,作者为刚毕业一年多的记者符郁。当时策划这个选题的直接原因是5月份广东假酒中毒致11人死亡事件。生活方式的编辑、记者都很年轻单纯,爱生活,但缺少防范意识,在大家眼中,生活犹如一桌盛宴,却不知已经被下了毒。
生活方式部门的同事比较爱八卦,闲聊天时发现,从每天早上的牛奶面包,到中午办公室的盒饭,晚间超市生鲜、再到周末聚会的餐厅,哪一样食物是我们放心的?我们的食谱居然都是由超标的农药、激素、添加剂、地沟油之类构成,这类违禁物品的名单就像一个超长的接龙游戏,不信大家试试。运气坏的人死掉了,运气好的人提早发育。
《危险的餐桌》一文还提到,2003年,安徽阜阳发现30多种蛋白质含量几乎为零的劣质奶粉,阜阳周边农村地区的100多名婴儿在吃了这种“空心奶粉”之后,变成“大头娃娃”,12名婴儿死于这种奶粉造成的重症营养不良。也就是说,直到2008年才被高度重视的三鹿奶粉事件,其实是有“上下文”的。三聚氰胺、麦牙糊精与瘦肉精一样,根本不是新话题;果然,紧接着,“蒙牛事件”又前赴后继。如果不是我们的食品行业已经极度危险,何以产生今年2月间因内地顾客在香港抢购奶粉与当地保安人员引发的纠纷?接下来,编辑部又是新的接龙游戏,细数我们继电器、奢侈品后,需要辛苦从国外背回来的东西:大米、白面、草莓、鸡翅……这么说肯定是玩笑,但餐桌的确远比我们知道的更凶险。
文章中提到的吊白块粉丝、敌敌畏火腿等,根本算不上新闻,除了受害人数每次不同外,这些“化学武器”多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而且可以想见,未来也不会消失得很快。
我们的餐桌之所以危险,原因归咎起来一方面生产厂家利欲熏心,一方面监管部门不作为。但正如《危险的餐桌》所说,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我们生活方式与自然的悖离。口腹之欲带给我们最简单易得的快乐,但这种最基本的快乐与我们的身体太亲密了,反而成了人类的枕边之敌。
所以,在所有食品生产者变得守法之前,在监管部门变得积极主动之前,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首先,为免于恐惧,不去掌握过多的化学知识,做一个幸福的混沌人;其次,有条件的人努力实践有建设意义的生活方式:提倡母乳,不要指望别纲目的动物来喂养自己的孩子;去郊外租一块地,用非转基因的天然种籽,用老天爷恩赐给我们的阳光、水和肥料,过顺应四季的生活——冬天吃白菜、夏天吃西瓜,丰年的时候存一点粮,预防歉年,虫子要吃,就让一小口给它们吃,不用把它们杀得片甲不留,给它们活路也是给我们活路。忠于自然,如同忠于配偶,跟它有个契约,争取白头偕老。
这不是乌托邦,事实上,很多人已经开始这样的生活,真正的有机农作物(不是花钱买来的标签)是个起点,从一日三餐起,让生活变得朴素自然一些。我们的生活方式版面也将介绍更多的相关内容给读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