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微研讨:未来亚非拉皆是民企走出去之机遇所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13: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财经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浪财经讯 4月16消息,在今日的“博鳌微研讨”上,微大使、《英才》杂志社社长@宋立新,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蒋锡培,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等四位嘉宾通过微博,探讨了民营企业目前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和机遇。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民营企业如何成为跨国公司,如何消融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如何让世界市场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方式,如何在向西方先进企业的求同中存异?

  戴志康认为,中国民营企业总体上说在全球已经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能力,但是要想发展成国企这样的重器,必须要国际市场上去,到亚非拉去,在国内只有当配角,而资本本身就有这样的穿透力,只是需要中国企业家继续以创业家的眼光和魄力。

  去海外是探险和拓殖,不是平铺直叙,”戴志康说,当下的世界就像历史上的中国战国时代,想大国崛起,必须实行远交近攻之策,在一个孤立的国家里面讲大国崛起和文化复兴是不现实的,应拿出二三十年前的创业精神去做才行。

  蒋锡培(微博专栏)也表示,目前国内的商业生态有待改善,因此立足国内、拓展国际市场是大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可以看到,这些年来虽然对于民企走出去的声音此起彼伏,但是走出去的企业成功的案例则是少之又少。财富无疆域,觉悟无止境,什么力量可以把民营资本推出国门?中国年青人现在的创业力量远远超过当年下海的人,是否该远行?

  戴志康认为,成功案例少是因为那些很西化的企业走的方向错了,温州人、福建人和海门人在世界每一个他们走到的角落都非常成功。

  “中国过去出门的人,是社会最底层的边缘化的人,文化力相对偏弱,不够有体系。今天民营企业应该在国家的支持下,带着家属,带着学校,就地建设文明高尚主流社区。”戴志康表示。

  韩小红指出,民企要想走出去,首先要有战略眼光,而通过她多次出访日本、韩国、美国的经验来看,他国在医疗配套服务领域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要想很好走出去,就要做好引进来:慈铭和美国IHPM达成共识,为跨国企业培训和开发、推广 HSE等先进的管理体系,助力企业与国际接轨,不久的将来,诸如 HSE的先进管理体系,将成为各企业进入国际大市场的准入证。”韩小红补充道。

  宋立新提出了对于民企的忧虑,她认为冲动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民营企业家中的成功者,要谨慎得给年轻人提建议,因为浮躁容易使人眼高手低。

  而戴志康则持不同意见,他表示民企必须保持冲劲,社会需要新时代的创业者去开创未曾开拓的领域。“过去三十年,我们踢了半场足球,总是对手在我们的门前,下半场我们应该踢到对方的门前去。”

  对于未来民企走出去的机遇,戴志康指出,南美和非洲未来会有大的电网建设,电缆行业应该不错。“我们还得为电缆去挖铜,不是老问别人买啊,太贵了。”

  蒋锡培则例举了远东集团最近的投资方向,“电缆、医药、房地产为主业,股权投资为重点。”

  韩小红也提出,全民健康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健康产业是国家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这个行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有着“利国利民”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对于民企走出去来说,人脉是投资考虑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为民营企业搭建走出去的人脉平台?

  戴志康认为无须担心,“南通有几十万人在非洲,其中商人就有好几千,这就是我们的人脉,当年从利比亚就撤回三四千海门老乡。”

  蒋锡培则提出,广交朋友,交好朋友,交有思想的明星朋友,对自己会很有帮助。

  戴志康还提出建议表示,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强大的贸易顺差,然后把所有的顺差全部变成海外的资产,中国要继续这样持续保持三十年,才能让子孙有饭吃。

  宋立新觉得,无论是国际资本走进来还是民营企业走出去,资本的融入总是先于实业的合作,“走出去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经验与资本的融合,人脉与人群的掌握,是危机带来的生机,需要拿得起放得下看得破。”(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