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开农机的老太太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6日 22: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俞天任

  我从16岁开始下过3年乡,于是把自己的成分划成了农民。当时有个农机研究所的工程师和我在一个公社,他告诉我,日本的农业机械非常发达,而且特别适用于中国,因为两国农作物的种类很相似。

  我到了日本以后确实体会到这点,日本农业的机械化程度很高,这不仅是因为有发达的机械工业做后盾,还因为农业机械是日本天然的需要。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种劳动力都来自农村,那种千军万马齐进城的壮观景象到现在还在为日本人所津津乐道。

  我曾经多次听过50岁以上的日本老工人谈起他们进城时的情形:初中毕业典礼刚刚结束,村里的广场上就一片片竖起了无数招兵买马的旗帜,需求双方就在那里面谈,谈妥了来招聘的企业带上人就走,铁路上还专门增开了临时的“就职列车”,可想而知其规模之大了。

  农村的孩子们都进了城,农活儿就只能靠老人们来干了。没有了农业机械,日本的农业生产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在日本农村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英姿飒爽地开着拖拉机在耕田。耕完了田,那老太太颤颤巍巍拄着拐杖下了拖拉机,然后直接钻进了汽车,一溜烟回家去了。

  农业人口的减少和高龄化是日本的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除了种水稻或其他粮食作物的农民,其他的果农、菜农、酪农,还有渔民面临的问题全一样,这可能就是日本农业机械工业发达的原因之一。

  同样的道理,所谓“农业机械”也不限于拖拉机、收割机这些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而是种类繁多,但目的都是一个: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现在不少日本人对中国很有意见,说有些中国人把日本的一些农副产品的商标给抢注了,这种做法当然不好,但是真要是刨根问底的话,始作俑者还是日本人。中国浙江省的温州一带出蜜桔,“温州蜜桔”很有名,我刚来日本时发现日本也有“温州蜜柑”,开始还以为日本可能也有个叫“温州”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个“温州”根本就是中国的“温州”,日本人拿来蒙日本人的。

  言归正传,反正日本全国各地盛产“温州蜜柑”。但柑橘栽培是特别累的体力活,柑橘树全在山上,坡度有时甚至超过45度,如何把肥料从山下弄到山上去,如何把采摘下来了的柑橘从山上运到山下来是一个大问题。原来只能用扁担挑,挑几十上百公斤的东西是重体力劳动,上了年纪的果农就根本无能为力了。把路修进果园是个办法,但不实际,首先道路要经过的地方不一定是自己的地,其次修路占用了土地,减少了果树的栽种量,也就是减少了收入,更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农业缺乏人手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而那时候汽车等轮式运输机械还没有在日本普及。

  四国岛上的爱媛县有个叫“米山工业”的四十几个人的公司是专门解决这个问题的。他们动的脑筋是向空中要道路,提出了架设空中运输轨道的方案。但在试制过程中发现,要在无规则的地形上架设空中双轨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把双轨改成了单轨悬挂式,接着还把原来单轨悬挂、由遥控操作控制的吊车干脆改成了可乘坐式的。因为这个系统是在山地上运行的,车厢还实现了自动保持水平的功能。这个运输系统成功了以后,不仅柑橘农家全来找他们架设这种空中运输缆车,其他的果农也来找他们,因为苹果也好,梨子也好,很多都是长在山上,都有山上山下运输的问题。德国莱茵河畔也是山坡地形,而莱茵河畔又是著名的葡萄产地,现在那儿的葡萄园使用的也是“米山工业”的坡地运输系统。

  不管这种斜面单轨载人式运输系统如何能够减轻果农的劳动强度,也不管这种运输系统如何风靡日本和欧洲,但市场就只有这么大,而且这种运输系统很容易仿制,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专利,靠这一个系统是过不了日子的。“米山工业”以后发生了什么事我们还会说到的。

  俞天任,马甲为“冰冷雨天”,江西长大的上海人,现于东瀛打工谋生。生平喜欢侃大山、打八卦,操心与己毫无关系的闲事。专著《冰眼看日本》、《浩瀚大洋是赌场》。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