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馒头“缩水”让人想起王光美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8日 19: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吴酩

  公仆,也是普通民众。如果他们、他们的亲人,也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诸多改善民生举措的出台,也就不会经常滞后。

  机关新食堂开张已经一年有余,如果说花样有所增加,是深受欢迎的正面改进,那么菜价节节攀升和馒头不断“缩水”,就属于受人诟病的负面变化了。

  起初早餐我只能吃一个半小馒头,后来变成两个,如今两个都不够了。是我饭量逐月见涨吗?非也,是馒头越来越“秀气”了!空口无凭,有饭盒为证,原来盛4个馒头都很“挤”的饭盒,现在装5个都很宽松。显然,是馒头“抽抽”了。

  能涨价的,就大张旗鼓地涨价;不好意思明涨的,就变着法儿“缩水”,现今商场上常见的这类招数,很快就成“流感”了,内部食堂也不例外。一点儿脾气也没有,这是在“抗”通胀啊!理所当然、七拐八岔,最终都得“转”到消费者头上。

  馒头“缩水”,让人蓦然想起50多年前的一件旧事。那时我正在北京一所名校读小学,而共和国正经历着全民饥饿的“三年困难时期”。由于一天的粮食定量只有9 两,由于鱼肉蛋等有“油水”的副食极少极少,“没到饭点”就饥肠辘辘,早已成了一种生活“习惯”。可是有一天,我们突然惊奇地发现:学校食堂午饭的馒头好像“胖”了不少!而且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没过多久,有了这样的“传言”:馒头“长胖”,竟然是缘于当时的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同志的亲自“过问”!

  “传递信息”的,则是刘少奇王光美夫妇的孩子,那时他们也都在学校“包饭”,与其他学生一起在食堂用餐。细心的王光美同志发现,周六放学回家的孩子,很快就“喊饿”了。2 两一个的馒头,一顿吃两个,不该这么快就饿呀。于是王光美详细询问了孩子们在学校的吃饭情况,并嘱咐孩子带一个回家。孩子照办了,晾干后的馒头只有一两七钱重!两个馒头,就少6 钱,半两还多。难怪午饭这么“不顶事”。

  以一个学生家长、孩子母亲的身份,王光美向学校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谈了自己的意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正在长身体,亏谁也不能亏孩子”。在这位既特殊又普通的母亲关切下,学校很快查找、纠正了相关问题,不光使馒头“恢复了体重”,而且想方设法(其实也没有多少办法)改善伙食。

  几十年过去,虽然这个“美好的传言”一直无从证实,但我笃信这是真的。

  食堂馒头“变胖”,不是什么国家大事,但它在我以及同龄人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孩子们来说,“亲切关怀”、“与群众同甘共苦”之类概念都是抽象的,共和国主席的夫人关注着我们吃的馒头并让它由“瘦”变“胖”了,却是实实在在的。母亲般的关切与温情,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大”公仆的亲近。

  经过改革开放和持续多年的发展,中国再为“饿肚子”发愁的人没剩多少了,国家的实力和百姓的生活,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但事关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种种民生问题却未因此而减少、消失,不过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发生了变化而已,有些甚至变得更加复杂、尖锐了。面对桩桩件件“烦心”之事,人们并不要求公仆们还采用几十年前的传统办法来“使馒头变胖”,而是热切希望公仆们能够像王光美那样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慈母之心,“枝叶关情”,时刻密切关注芸芸众生,更加主动地排忧解难。

  公仆,也是普通民众。如果他们、他们的亲人,也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同样深知“饿”的滋味儿,同样享受“看病难看病贵”的“待遇”,同样饱尝“蜗居”的煎熬,他们就不会把馒头“缩水”、“染色”之类的事情当成无关紧要的“鸡毛蒜皮”,各项事关民生改革的推进,就不会那么艰难,诸多改善民生举措的出台,也就不会经常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