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不当销售增加理财产品风险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10: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张炜

  中东局势不稳导致国际油价连创新高,让投资者困惑的是,部分挂钩油价的银行理财产品却可能遭遇高油价的烦恼,收益率甚至跑不赢活期储蓄。

  以某外资银行一季度发行的理财产品为例,投资期限为1年,挂钩于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中级轻质原油WTI ,最低投资回报率近0.4%。该产品对收益率设定计算公式,其中的一条与投资收益的高低相关。该条款规定了交易区间,“价格上限”为初始价格的130%,“价格下限”为初始价格的75%。观察期中任何时间,WTI原油期货价格突破上限或跌破下限,投资者到期只能获得最低年回报率。4月12日,彭博社公布的即时WTI价格,距该“价格上限”相差约15美元/桶。这意味着油价一旦上涨“过头”,投资者将空欢喜一场,到期收益率不及活期人民币存款利率。在目前利比亚局势不稳定,以及日本大地震重建等不确定情况下,该产品因高油价而“惨获”低收益的概率存在。

  类似的投资风险不是第一次发生,以前挂钩黄金、农产品等商品期货及汇率、股市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曾遭遇过。作为一种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收益的获取不同于股票投资,未必与挂钩标的的走势正相关。换言之,挂钩油价的银行理财产品,并非油价上涨多少就能分享给客户多少收益。

  在近期的市场上,挂钩国际油价的理财产品明显增多,很大程度上缘于国际油价的上涨。正因为高油价吸引眼球,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热衷挂钩油价,并以此作为产品的卖点。然而,检讨以往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可发现,零收益、负收益及低收益的悲剧很容易发生。本该为投资者获取一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采取结构性设计方式,以挂钩标的的概念作为诱饵,沦为银行与客户“对赌”的工具。股市高涨时,结构性理财产品纷纷挂钩股市。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时,结构性理财产品又纷纷“傍上”。

  2008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就因为挂钩标的没有达到产品结构设计的要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油价大跌,致使当时多款挂钩国际油价的理财产品“触礁”。上下30%的价格区间,看似设计得很宽泛,可就动荡时期的油价及其他商品价格而言,突破的可能性不小。在投资者看来,看错价格上涨方向而投资损失,或许还“输得”服气。如果发生油价上涨超过结构上限而被迫获取低收益,岂不是只剩喊冤的份。购买理财产品不是赌博,银行不能以“认赌服输”作为挡箭牌,更不该让投资者自认倒霉。

  监管部门强调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不能仅仅“买者自负”,更要“卖者有责”。可问题在于,被不当销售所害的客户至今大量存在。上海银监局针对近期上海地区个人理财业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上海地区部分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存在客户适合度评估流于形式、风险提示不到位、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财销售人员误导客户等,向各大银行发布了风险提示。可见,多年来强调“合适的产品销售给合适的客户”,在实际销售中还是没有真正做好。以高油价作为卖点的理财产品,若在销售时被忽悠,难保投资者最终都赚到钱。

  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一旦被不当销售给那些风险承受力较弱的客户,无形中进一步放大了风险。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十分复杂,其风险不是投资者依靠资金实力就能识别的。很多时候,处于信息、专业等方面弱势地位的投资者,实际上与专业的银行进行博弈。而且,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早就被指大多不是偏向投资者一方。高风险理财产品遭遇销售误导,这两种风险的叠加,使得理财产品目前依然是金融消费投诉的热点。若不改变违规成本偏低的现状,很难有效规范理财产品的销售,也很难使结构性产品走出高风险的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