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林毅夫:未来二三十年中国有望再创奇迹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0日 16: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只要中国经济延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其总体规模超过美国也是现在能预见到的。如果中国能够居安思危,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二、三十年有望再次创造奇迹

  文/林毅夫(专栏)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世界经济目前正在复苏。虽然经历了2009年全球经济下滑2.2%之后,2010年实现了3.9%的增速,但是复苏的根基尚不牢固,发达国家高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大地震、通胀压力加大等多重不确定性,对经济造成下行风险。

  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增长3.3%,但全球将呈现出双速复苏的不平衡局面,其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有望达到6%,发达国家增速预计只有2.4%。

  发达国家产能过剩仍然严重,消费增长乏力。他们面临持续存在的金融部门问题,依旧是对增长的威胁。

  虽然有疲软的外部环境,但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本身发展空间大,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改善、体制完善等各方面若能继续推进的话,新兴经济体还能维持跟过去一样较快的增长速度,带动世界复苏。

  在此背景下,全球通胀压力凸显,食品价格上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从2010年年中开始,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原因在于需求增长,而供给面出现问题,俄罗斯、乌克兰等国遭受恶劣天气影响,导致小麦减产;美国玉米减产也造成价格上涨,国际粮食价格受到成本上涨推动。同时,国际流动性较多,石油价格攀升导致化肥价格随之上行,这些因素也助推了国际粮价的攀升。

  世界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中旬,世行国际食品价格指数比一年前猛增29%,从去年10月到今年1月的数月间,该指数上涨了15%。

  而中国近期通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食品、能源、房地产等价格上涨。剔除这些因素,中国的核心通胀率依旧较低。根据通胀率上升的原因对症下药,就需要政府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将货币政策由此前的“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其实从2003年到2010年,除2009年以外,中国经济年均增速都在10%左右,而通胀率相对较低。

  这反映了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供应增加;也表明中国政府对通胀比较警惕,随时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例如去年11月份国内的CPI同比上涨5.1%,政府及时采取一些政策调整,到今年2月份CPI同比涨幅放缓至4.9%。

  只要中国经济延续稳定的发展趋势,其总体规模超过美国也是现在能预见到的。在过去三十年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强调市场与政府作用的结合,同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发展。如果中国能够居安思危,成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未来二、三十年有望再创奇迹。

  中国政府多年来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很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国内的工资水平上涨,另一方面,国外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疲软,由此,国内产业升级是必要的,也是国内经济长期发展的应有之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来配置资源。中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包括政府的财政状况比较好,民间储蓄较高,企业利润较多,再加上外汇储备非常充裕,这些都为中国的进一步投资和产业升级创造了条件。

  让民营经济享有更大的话语权是中国改革既定方针,前几年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很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这一过程中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十二五”期间,尽管全球经济存在挑战,但短期的风险已经过去,在进入到一个比较正常的状况下,既定的民营经济发挥更大作用的方针将会进一步实现。政府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行业由民营经济占主导是改革的既定方向。

  但是,在总体发展态势很好的趋势下,房地产行业过热、收入分配拉大等问题依旧需要重视。

  收入分配问题长期积累;改革既要坚定,也要加大力度,成效会逐渐显现。近几年收入分配发展向好,低收入人群工资近几年增长较快,去年农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这对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本刊驻华盛顿记者蒋旭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