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规模生产与降低成本利于粮价稳定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1日 0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世华财讯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华财讯]分析人士认为,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规模生产和采取促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措施有利于粮价的稳定。

  据期货日报4月21日消息,今年3月份国内CPI同比上涨5.4%,再创新高,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后期政策调控物价的力度预计会持续加大。由于3月份国内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1%,因此,后期农产品将成为调控的重点。虽然国家有关部门至今已经约谈了方便面、啤酒、食用油脂、面粉等企业,但分析人士认为,从国内农产品,尤其是大宗农产品小麦、玉米、稻米以及棉花的生产方式和成本来看,生产规模小与成本趋增等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政策调控的利空影响,农产品价格回落的过程将较为曲折。因此,在农业生产方面,进行规模生产和采取促使生产成本降低的措施很有必要,也有利于粮价的稳定。

  濮阳县海通乡王月城村约有900口人及700亩的耕地,当前约有300口人外出打工。在家种地的农民普遍反映当前种地效益太差,在家务农已逐渐成为最不划算的选择。该村村民王石(微博专栏)尊告诉记者,他家9口人,分了6亩地,现留在家中的是他自己、老伴和3个孙子,两个儿子及儿媳均在外打工,平时家中开支靠种6亩地根本解决不了,现在孙子吃的一袋奶粉就要50多元,更不用说种一季庄稼施两次肥要200元/亩、柴油涨价后浇一遍水要30元/亩,以及机收、机耕等费用了。期货日报记者在我国最大的产粮县安阳滑县的大寨乡、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延津县的尹柳洼乡等地,均发现了和王月城村相似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反映了,一是部分地区农民人均土地面积已经过度缩减,农民已不可能单单依靠土地生存,要想提高种地收益必须扩大生产规模;二是近年来随着通胀的加剧,种地成本也在较快增长,这正在成为支持国内粮油价格长期走高的主要动力;三是农村青壮劳动力严重缺乏,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必须要有所变化。

  可喜的是,近几年,各地政府通过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支持农村各种性质的合作社组织发展、加大力度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及桔杆还田等,在部分地区已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粮油产量的稳步提高,最终将利于粮价的稳定。

  据豫粮集团河南嘉鑫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伟介绍,近年来,产粮大省河南各地在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政策法律、规范流转行为、搭建流转平台、开展流转服务、加大扶持力度等,积极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中,较好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有效提高了粮食单产和总产。由于土地集中后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规划统一、合理布局等特点,便于优良品种推广,便于机械操作与病虫防治,加上科学施肥和科技的应用,进行规模生产的粮油单产增幅可观。截至去年年底,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集中面积已达1313万亩,其中流入农户的面积有957万亩,流入合作社的为176万亩。

  此外,近几年,种地成本的增加使农民逐渐对农业生产失去了热情,并选择简单的方式去种一些省工省时的粮油作物。这种情况的出现和长期存在将很容易使农业种植结构失衡,粮油品种间供应出现较大差异,容易引起不同品种粮油价格的大幅波动。如种植棉花费工费时,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农民弃棉种粮较多,棉花产量减少,很快就使国内棉价从去年9月的18500元/吨快速上涨到今年2月的34000元/吨以上。因此,有效调控农资价格,对种粮用水、用电进行合理计价,引导农民大面积地进行桔杆还田等,来改变过度使用化肥,可以降低种粮成本,也有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此外,提高种粮补贴力度、提高种粮收入也可以稳定粮食产量。

  中华粮网总编孟凡军告诉记者,现在在农村,人工成本已成为决定农民种什么的重要因素,“农民”这个词现在代表的已不仅是种地的人这么简单的意思了,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只有发生较大改变,才能促使粮食产量的提高和粮价的稳定。

  (王德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