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6日 16: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声在线
文/杨明哲
似乎只有被誉为“慈善之王”的陈光标(微博专栏)才有这样的待遇,被捐款者拿了钱还得拍照,为其歌功颂德;也似乎只有陈光标,在经历“诈捐”风波时,依然有人为其说好话。
据《中国经营报》4月23日文章,陈光标慈善所涉款项“水分”颇多,指其所捐善款多不实。陈光标当然第一时间在其微博中予以否认,而一部分网民的反应却与以往捍卫诚信的立场不同,给予陈光标极大的谅解,认为陈光标的慈善即便“掺水”,也比少捐或不捐的人强。这部分网民的观点揭示出民众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失望心理,甚至出现聊胜于无,假胜于无的想法。
另外,陈光标与媒体之间有关是否“诈捐”的拉锯战,也揭示了我国慈善事业缺乏最基本的透明度。从“暴力慈善”到“伪慈善”,陈光标总能利用慈善制造话题。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话题恰恰反映的是慈善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就像陈光标自己说的,他是慈善事业的探路人,他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都将化作慈善事业发展的营养。当然具体到“诈捐”这件事来说,如果媒体曝光属实,网民就不应给予陈光标任何同情,即便他是“慈善之王”。而且,就因为他是中国慈善“标志性”人物之一,民众就更应该给予他更加严格的监督与要求,陈光标自己也应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一个完善、合理的慈善环境,是不会出现“慈善之王”这样的人物的。在美国,“巴比”捐款不可谓不多,可人们并没有将其看做“神一样的人物”,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慈善规划,人人都在处理自己的事情。希望我国的慈善制度能够更加健全,能够给予民众信任感,这样人们就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奉献爱心,“慈善之王”才会走下神坛,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