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外汇储备尾大不掉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20: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藏汇于民”方能再造蓄水池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外汇储备尾大不掉令人焦头烂额,如何将其“变废为宝”成为我国必做课题。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突破3万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24.4%。如此庞大的规模引发了国人的担忧。就连人行行长周小川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了需要的合理水平。按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微博专栏)的计算,中国只需要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就够了”。

  诚然,快速攀升的外汇储备曾经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维护了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然而,如今远远超出需要的合理水平的外汇储备,已经逐渐成为调整货币政策的负担。

  “我国频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均无奈于通胀,其原因就在于外汇持续流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很难得到根本遏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超过合理水平的外汇储备变“废”为宝成为我国必做的课题。“藏汇于企”、“藏汇于民”也再次被抬出水面。“两会”期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名誉副主席厉以宁就提出,我国要力求做到“藏汇于国”和“藏汇于民”并重。资料显示,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占全部对外资产的2/3,而日本的这一比例约为1/6。

  虽然早在201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就曾对媒体表示,外汇储备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外汇资产大多集中在政府手中,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有限,鼓励企业和老百姓持有和投资外汇,缓解外汇集中于国家的压力。但时至今日,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依旧未见进展。

  对此,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法做到藏汇于民是因为政府管制收放性不够,对外汇管理的控制力仍然较大,能够用于民间外汇的储备有限,民间投资外汇的渠道也有限。

  政府的顾虑在于建立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存在风险。“首先,外汇分流的程度难以把握,只有外汇达到合理的规模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外汇的需求是一个动态的指标,要使其程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较为困难;其次,民间持有外汇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民间外汇的持有属于分散型投资,因此可控制性较弱,有可能增大外汇市场投机性风险;再次,国际投机者更方便介入;最后,加大我国外汇市场风险,影响我国外汇市场安全。”霍肖桦指出。

  不过,外汇储备的越滚越大,可能会给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一个发展的机会。“我国尾大不掉的外汇储备问题已经不是仅靠技术层面就能解决的,必须从战略层面出发,不能再用一时的得失和小部分人的得失为借口,继续迟迟不动。否则,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会遇到问题。”江涌说。

  “目前来看,组建蓄水池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蓄水池可以容纳短期投资性资金,不仅可以避免其泛滥到实体经济中去,也可以减少资本异常流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霍肖桦表示,民间外汇资金蓄水池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政府监管制度的完善性。政府可以对整体外汇需求的合理预测和把握,投放适宜的外汇数额进入民间。同时,对民间外汇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并对其金融行为监管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江涌建议,我国应该把外汇储备借给具备资金实力的民营企业。鼓励民营企业用外汇收购那些难以为继的外资企业,甚至可以允许民营企业溢价收购。然后,民营企业再把外汇兑换成人民币分期偿还给政府。“如此一来,国家没有了外汇储备压力、反而有了更多的资金来惠及民生,民营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外资企业也有了死中得活的机遇。这是多赢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