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软硬”兼修促农强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22: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粮油市场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徐文正

  从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农业大县,到农业生产、加工、经营的“产业化”模式,到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烤烟生产基地县和蚕桑生产基地县,这其中,陆良在农业发展中的“软件”升级和“硬件”投入功不可没。

  科技武装新型农民

  就陆良而言,由于各乡镇在海拔、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在培植优势产业上蕴含的潜力也就不尽相同。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培育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也就成为农业发展的前提。

  近年来,陆良县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从宏观上引导农民树立大市场、大基地、大流通的观念,按照“改造弱势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培植新兴产业”的思路,从根本上消除以往那种在农业产业结构上存在的“品种多而杂、面积少而散”弊端。

  对于中枢、马街、三岔河、板桥和华侨农场等坝区乡镇,重点围绕水稻、蚕桑、蔬菜、水果和朝鲜蓟作文章;对于芳华、大莫古、小百户、召夸、活水、龙海等山区、半山区的乡镇,则重点围绕烤烟、玉米、蔬菜、洋芋和泡核桃找出路。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产品区域布局,促使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从而形成优势产业区和特色产业带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打造出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基地8个。

  从县农业局了解到,截至2010年,全县10个乡镇和1个华侨农场均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围绕市场调结构,因地制宜兴产业,科学、合理筛选出最适宜本乡镇(场)的优势产业加以培育、巩固、发展和壮大,不断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力求把特色高效的农产品基地做大。

  除了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引导农民种植外,也需要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用得上的技术。在农业科技的示范和推广上,陆良采用“典型引路,面上开花”的办法,在乡镇、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中层层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科技示范样板,重点推进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和“烟—豆—菜—薯”等立体高效种植模式,把一些农作物种植前沿科技和关键技术普及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产出和效益大幅度提高,水稻大面积单产达604公斤,玉米大面积单产达507公斤,让农民真切感受到新型科技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陆良还通过“两校进村”、“绿色证书”培训和“阳光工程”项目等系列培训活动,向群众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几年来,全县每年举办的种植培训班都在200期以上,培训人员不少于35000人次,使每户农民至少掌握两门以上开启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教会农民预测和把握市场,变“跟着感觉走”为“跟着市场走”,使绝大多数农民真正成为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搏击市场的信心和勇气。

  农业投入源源不断

  如果说理念引导和技术培训是陆良农业不断变强的“软件”升级,那么陆良县通过多年努力,实施的测土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立体高效种植、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则是陆良农业变强的“硬件”投入。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着力夯实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条件和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近年来,陆良县针对地方财力投入有限、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后农民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主体缺位、部分水利设施老化等状况,重点解决“投入萎缩”的问题。

  坚持“两眼向外”,努力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支持,紧紧抓住省市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理、烟草农田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等重大项目机遇,累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1.2万亩,建设高产稳产农田59.93万亩;重点推进恨虎坝中型水库建设和8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增加浇灌蓄水800万立方米,使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骨干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效地缓解了地方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坚持“两眼向内”,充分发挥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全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政府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企业捐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山区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推行节水灌溉工程步伐,彻底扭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存在的有“大动脉”而缺“毛细血管”、有机械没路走、有渠道无水灌的被动局面,用较大的投入、过硬的设施装备农业,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萎缩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

  前瞻的农业理念、可行的发展思路、过硬的保障举措,给陆良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加速了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的步伐。2010年,陆良在遭受百年未遇大旱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依然实现丰产丰收,见证了 “软硬”兼修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