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9日 10: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国网-时代商报
这两年,几乎天天生活在焦虑和惊恐之中。让我们成为惊弓之鸟的,是跌宕起伏的物价;当然,首当其冲的是上蹿下跳的菜价。
去年一年,我们都在为超高的菜价焦虑。以沈阳为例,去年春夏菜价尤其高得离谱,反而到了秋冬两季,菜价渐渐趋于平稳。今年春天,当公众还没从现存的高菜价和对未来更高菜价的担忧中缓过劲儿来的时候,菜贱伤农的消息忽然传得铺天盖地。
沈阳市场上每公斤2元左右的卷心菜,在山东的蔬菜基地收购价不到0.2元;即便如此,很多卷心菜还开了花,或者烂在了地里没人收购。在这种情况下,菜贱伤农的新闻愈演愈烈,直到山东菜农韩进自杀,菜价问题一跃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唏嘘声一片。
在市民感觉买菜贵和农民感觉卖菜难、菜价低的双重困境下,舆论和专家大致将其归因于两点:第一,物流成本太高;第二,流通和销售环节利润太大。真的是这样吗?
先说物流。几乎所有的新闻调查都宣称,蔬菜的物流成本占菜价五成以上,是城市菜价高的元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汪同三也指出,中国流通业费用的几个数字让人震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50%-70%,成本太高。然而,两个显著的事实是:第一,物流成本无论多高,如果真的发生了,那么计入蔬菜成本,理所应当;第二,城市菜价虽高,但却不缺货,这表明较高的物流成本是导致菜价高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导致“菜烂在地里、菜贱伤农”的主要原因。《财新网》对此调查后认为,每斤蔬菜的流通费用在0.10元-0.15元之间,部分蔬菜流通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再看流通和销售环节。蔬菜流通环节,的确多了一些;销售环节,加价情况也很显著。但是,如果新闻稍加公正地调查,就能发现,绝大多数的蔬菜流通商和零售商,都是普通商贩,都是中等偏下的收入群体,他们获取利润是真,但在一个完全竞争的蔬菜购销市场,他们承担各个环节费用、菜价风险和大量的蔬菜损耗,也是真。因而要他们承担“压低收购价,抬高销售价”的责任,有失公允。
在一片风声鹤唳、悲农悯农的氛围中,发改委和各种政府、民间甚至私人组织,都在发动各种力量购买蔬菜,以缓解菜贱伤农的事态进一步蔓延。然而,解决了菜农的这一季“闹心事”,在城市市场并不缺菜的情况下,这些“被购进”的蔬菜,又该流向何方?
菜价贵,是真的,原因也基本清楚,解决之道需要多管齐下即可;然而蔬菜过剩,也的确是真的,原因分析却始终模模糊糊、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有时候一些分析甚至避重就轻。为什么始终不肯承认我们的蔬菜生产,现在是供过于求了?
以菜农韩进所在村为例。《新京报》报道称,按去年每公斤2元的收购价计算,今年韩进6亩卷心菜能收入4万多元;但现在价格的巨量下跌,让韩进的卷心菜收不抵支,亏了本。前两年种菜诱人的利润,让很多蔬菜基地进一步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提升了产量。
而前两年让城市居民怨声载道的高菜价,直接导致全国各地政府纷纷新增菜田,给予大额补贴,用以扩建自己的“菜篮子”基地。“菜篮子”能够自给自足部分蔬菜,“韩进们”并不知道,他们仍旧按着去年的行情扩大再生产,这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像山东这样的传统蔬菜基地,今年出现了菜贱伤农的一幕幕。
过去两年来,《时代商报》一直高度关注菜价问题。我们认为,在蔬菜基地强力扩大再生产和全国各地“菜篮子”作为“一把手工程”的政策取向中,政府无疑是其中最大的推手;而政府,恰恰在“菜价高伤民”和“菜价低伤农”的风声中,成了惊弓之鸟,结果因政策频出,而难脱误导市场之嫌。
我们竟然被正常的蔬菜价格变动给吓怕了。前年和去年,我们恐惧“菜价将长期走高”,无限放大这种恐惧后,采取措施加大供应,结果出现了今年的菜贱伤农。现在,我们又在无限放大“菜烂在地里、菜贱伤农”的信号,这种恐惧将造成大批菜农转向,其结果,或将导致下一个周期“菜价奇高”的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