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A股市场是否已伤筋动骨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30日 08: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B股大跌、创业板重创、新股破发愈演愈烈……在外围市场尤其是美股不断创出3年新高的反衬下,A股连续数天的下跌考验着市场心理承受力。由于2900点以及120日均线的失守,市场观点普遍倒向空头。那么当前市场真的已经积弱难返了吗?

  4月密集紧缩、资金阶段紧张以及对后续调控政策的顾忌,是市场在“五一”前遭遇连续调整的主因。目前来看,市场对季度经济数据、接连加息与“提准”的消化已较充分,“五一”节后紧缩再加码的可能才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央行已习惯在节假日最后一天“动手”,这让市场患上了“假日恐惧症”,周五市场的“呆滞”表现和成交萎缩就是这种症状的表现。如果“五一”期间没有加息和“提准”的措施出现,预计市场会在节后展开一定幅度的反弹,但这种弱势反弹相信还是会成为不少资金继续减磅的机会。连续下跌后的反弹顺理成章,问题的关键是反弹后市场会否继续下行,出现类似某些分析观点指出的情况:跌破2758点只是时间问题。

  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宏观层面因素,市场此轮下跌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以创业板为主的高估值品种。统计显示,截至4月29日,创业板指数年内跌幅高达20%,而沪综指年内目前还留有3%的涨幅。其实这种显著的分化从今年年初就有所体现,尽管市场一再质疑新股的“三高”发行,但新股发行并没有出现失败的案例,新股破发最后的埋单者也是一级市场的申购资金和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作为企业和保荐机构几乎“毫发未损”。不断的破发并没有让新股发行出现失败案例,也没有让“三高”现象出现实质性改变,笼罩在“高估值”个股头上的“高增长”光环,在季报披露阶段显著褪色。再加上二级市场屡次的高开低走只能让资金用脚表态。这种表态的惨痛代价就是不断割肉,进而令指数逐步走低。

  不过换个角度想,如果资金对“高估值”品种的兴趣降低,会不会在另一个层面上显出“低估值”品种的价值呢?当然,这种“低估值”不能简单地用市盈率衡量,更理性的判断应该取决于是否有超预期的刺激因素在发挥作用。举个例子,人民币已经升破6.50,对于人民币升值这条主线,资金会否有“超预期”的判断呢?

  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毕竟当前美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结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还在上涨。同时,作为加息的替代手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是合时宜的。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恐怕仍会保持“小幅渐进升值”的脚步。近期,航空、造纸等升值受益板块一度出现躁动,就说明“升值”在股市已经产生了作用,只是受到大盘影响而暂时遇到挫折,不排除后期资金继续围绕“升值”寻找投资机会的可能。

  可以说,经过这次下跌,市场资金普遍变得谨慎,在没有出现显著基本面变化的情况下,维持相对弱势的可能性不小,但2900点和120日均线的争夺还会继续一段时间。目前,断言沪综指将马上考验年线(2780点)还为时尚早,相机抉择、边走边看是当前最为稳妥的投资策略。(作者系资深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