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30日 11: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李辉

  继去年底缩水2600亿份之后,基金今年一季度报显示,基金份额再度缩水千亿。自从2007年借助一轮大牛市达到行业顶峰之后,基金业规模和份额持续双降的现实令人忧虑。

  据统计,一季度基金份额缩水1094.38亿份,净赎回比例达到4.69%。与此同时,一季度新发行基金数量达到44只,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募集规模达到752亿元。自从2007年基金业的规模和份额达到超3万亿的顶峰之后,似乎就陷入了停滞的怪圈——不论此后两年股市是涨是跌,基金业绩是好是坏,这两项指标不仅再难上层楼,而且呈现双双下降的趋势。一季度末,17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总份额不足100亿,6家基金公司份额不足50亿。

  原因无疑是复杂的。

  最直接的是,基金业绩自从2007年之后,再也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没有为基金持有人带来令人满意的财富。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基金净值多数腰斩;2009年,基金增长普遍在50%以上,但多数基民在2008年的损失仍未恢复;2010年,基金微利。

  而更让基民伤透了心的是,基金公司显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和投资短视:在新发基金的时候一味唱多,从而套住一波又一波的资金。

  “我们基金今年业绩不错啊,为什么还是卖不出去?”曾有基金公司高管如是牢骚。然而,他或许忘记了,投资者希望看到的不是业绩短暂的一年半年的领先,要放心的把钱交给你管理,还需要做出让投资者信任的事。

  事实证明,能够持续创造佳绩的基金是能够赢得投资者信任的。比如华商基金连续两年的业绩领先,不仅使得去年底发行的华商策略创造了规模神话,也使得该基金公司规模一举突破400亿元,晋身中等规模基金行列。

  业绩,唯有业绩,是基民选择的唯一标准。而通过梳理近些年基金的投资业绩,我们发现,不管是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还是趋势投资、量化投资等方法,基金的选股能力、择时能力并无明显进步,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时代。

  比如今年一季度,虽然大盘上涨,但是因为震荡市的缘故,基金经理们似乎基本没摸着头脑,业绩自然不堪。投资者的问题很简单:为何今年上半年,专业的基金经理们还跑不赢大盘走势?基金经理们各有各的理由,但那些,显然不能成为理由。

  基金公司究竟有没有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或许才是事情根本。回到2007年,业内人士都很明白,基金规模所以能突破3万亿元,除了大牛市助推之外,基金过度营销,用分拆忽悠投资者申购或许是主要原因。

  然而随着2008年大熊市的到来,当时被忽悠入市的基民深度套牢,有的可能至今仍未解套。基金业这几年的停滞,或许是在为2007年还债。

  如今,随着基金新产品审批的加快,每年都有上百只基金发行,部分基金公司甚至一年发行近10只。新基金太多直接导致了投研人才的紧缺,很多基金经理并无多少实战经验就仓促上阵,多数产品同质化严重,业绩不佳。投资本是一项需要和时间赛跑的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完整牛熊市的基金经理能看准市场,搞好业绩。

  当然,中国的基金业仍很年轻,所在的资产管理行业蛋糕也很大。最近几年的困难,也许不是坏事。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我们期待的是,基金从业者及监管层,在困难面前,能够对于如何发展基金业,如何对公司及产品创新练好内功,如何真正为投资者负责进行充分的思考。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