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业绩涨幅超预期 银行转压至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1日 21:4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利润快速增长成为上市银行的“常态”。截止到4月30日,16家上市银行均公布了2011年一季报,在净息差回升的助推下,各家银行业绩出现了超出市场预期的涨幅。这让投资者在对银行的赚钱效应感到惊叹的同时,也对银行是如何避免频频收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经营压力产生疑惑。经济导报记者分析发现,银行“保增长”的一大杀手锏是,从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身上获取更多利润。

  越收缩 利差越高

  16家银行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各家银行净利润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宁波银行,一季度该行实现净利润8.15亿元,同比增长63.63%,而工、农、中、建、交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季度净利润达到1834.3亿元,平均同比增幅达到31%。

  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银行,从其业绩报告中均可看出,银行议价能力提升带来的信贷资产价格提升,成为推动银行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银行“以价补量”的现象颇为明显。

  以深发展为例,在2010年四季度净息差环比回落7bp(基点)之后,2011年一季度出人意料地扩大20bp,成为其盈利超预期的助推因素;工行一季度息差同比扩大21个bp至2.49%。导报记者粗略统计,16家上市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平均超过20%。而探究这一问题实质,银行对贷款客户实际利率涨幅远超国家加息幅度,这是其背后的主要原因。

  导报记者发现,去年10月至今,央行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交替上调产生的叠加效应,不断推高银行放贷的议价能力。以房贷为例,2009年,全国多地的首套房贷款利率为85折,部分银行给到7折甚至更低,而今年以来,由于信贷额度不断收紧,首套房利率折扣已基本取消,不仅如此,多家银行上浮房贷利率10%-30%。

  企业贷款则更甚。深发展济南某支行的一位贷款业务经理对导报记者分析,“目前银行普遍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左右,对大企业来说,能够保证及时放款、给到基准利率就算很不错了。”聊城市某印染企业总经理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的融资成本比去年初要上涨50%,其中,国家加息造成的利率上涨不过10%多一些,更多的是银行自行提高利率,“现在要是能以国家基准利率上浮30%贷出款来,就得好好请放贷员吃顿饭了。”

  银行“竭泽而渔”欠妥

  一季报显示,今年各家银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议价能力较低的中小企业身上。

  交通银行一季报显示,该行个人贷款与小企业贷款的增量占比达到贷款的50%。而招商银行的一季报显示,该行新发放人民币个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较上年上升了12.01个百分点。其中,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大幅增长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民生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商贷通”业务,更是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3月末,“商贷通”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769.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9%,而该行整体贷款业务增幅较上年末增长仅为2.89%。

  显然,从中小企业身上获取更多利润成为银行保持增长的一大杀手锏。然而,与银行收益大涨背道而驰的是,其下游企业客户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媒体近日报道,温州目前有多家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导致资金链断裂,进入破产或倒闭状态。导报记者在之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之高,已经达到其能承受的极限。(本报4月25日A1版《中小企业承压近底线》曾予报道)

  “银行与中小企业是鱼水关系,需要顾及企业和银行双方的利益,不能因为信贷紧张就过度压榨中小企业。”山东经济学院教授吴奉刚认为,对于银行来说,固然要重视成本收益比,贷款利率也要能覆盖风险,但是超出贷款利率30%以上的涨幅,或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吴奉刚分析认为,银行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还会导致民间借贷成本水涨船高,使得在高成本融资环境下本就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承担更多的高利施压。“一旦出现中小企业连锁破产情况,就会对银行的资产安全产生威胁,金融机构应该谨慎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