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招商引资使命基本结束 B股改革势在必行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5日 04: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 安 宁

  中国B股市场说不上是“最差市场”,但已成为最尴尬的市场。证券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直接融资,而B股市场已很长时间没有发挥融资功能。“凄风冷雨”是B股市场近年来的真实写照:一级市场发行由进展缓慢至暂停,二级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B股市场徘徊于边缘化尴尬处境。

  B股市场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特殊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建设资金短缺、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资不能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为了给国内企业提供一个吸引境外外汇资金的特殊场所,同时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我国在1990年初设立了B股市场。自1992年2月第一只B股真空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1992年到1997年6年间,B股市场每年以十几家的速度在增长,其间的1993年,上市的B股达到了22家的历史最高纪录,到了1997年年底,在沪深两地上市的B股就已达到了101家。但自2000年7月凌云B上市之后,再也没有B股上市,迄今为止,B股市场一直停留在2000年的规模上。

  纵观B股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1年到1999年,是B股市场的创立和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11月31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了面值100元人民币、总共100万股的人民币特种股票,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的第一只B股。在随后的12月18日,不甘人后的深圳一次发行了深南玻B、深中华B等 9家B股。在这次空前的股票发行中,不仅香港联交所12家一级会员中的5家参与了深圳B股的承销,顶级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等也都加入了承销队伍,可谓中国证券市场的一时之盛。但当时中国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境内外投资者看好中国市场,纷纷进驻B股市场,使 B股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股市。

  第二阶段:1999年以后,B股市场进入停滞阶段,B股市场面临重新定位。1999年之后,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人民币逐渐显现出升值的压力,外汇短缺成为历史。在此背景下,B股融资功能逐渐丧失,1999年之后,B股的发行上市基本上停止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B股市场已成鸡肋,丧失了存在的必要。特别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A股的历史遗留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解决B股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势在必行。

  首先,B股市场本身融资成本比较高,随着企业直接到H股、N股等境外上市步伐的加快,境内企业通过B股市场吸引外资的意向越来越少。特别是自1997年红筹股、H股大量发行上市以及我国企业大量海外上市以来,B股市场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投资和融资是股票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如果只有投资功能而没有了融资功能,上市也就失去了意义。而我国政府监管部门自2000年后再也没有批准过IOP、增发,因此B股已经失去了融资功能。

  其次,B股交易成本高,流动性不足,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只是由于长期无法增发配股造成市盈率低才使得其股价低于A股从而具有一定的投资作用。随着境外投资者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以及QFII制度的出现,B股市场投资增值功能也越来越小。

  总之,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由外汇短缺变为外汇过剩,因此,B股市场的“招商引资”的历史使命已基本结束。

  因此,B股市场改革不能再拖,由于其同企不同权,B股上市公司不能象A股公司那样进行融资,已经造成了B股公司的重大损失,使其丧失了很多发展的机遇,如果再拖下去,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上市公司,都可能造成更多的伤害,因此,管理层应下决心尽早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