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拉登之死,感受不同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5日 08: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陈永杰

  对于拉登之死,互联网上有这么两则笑话被转次数最高。笑话一:奥巴马看完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后深有感触,于是心生一计,向世界宣布已经击毙拉登,真的拉登就是假的了;拉登在看到自己死亡的新闻后,一拍大腿,“完了,这下老子成替身了!”笑话二:对面宿舍楼社会学系一男研究生嚎啕大哭,原来是该研究生准备一年多的毕业论文是《论本·拉登逍遥法外与美国社会市场体制的必然联系》。

  这些笑话无疑是中国网民伟大的发明创造,只要通晓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氛围,便能透彻地理解和享受其中的乐趣。只是,这些笑话在外国人看来则可能是一个又一个的黑色幽默,因为拉登之死,对于其他文化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要么很快意恩仇,要么很悲伤难过的事。此时此刻,拿奥巴马或者拉登来开玩笑,都有点不太恰当。反过来说,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有如此抽离的位置与感受,甚至开其玩笑。

  此时此刻,欧美各地都在欣喜若狂地庆祝一个杀人魔头被正法。在他们中的大多数看来,以杀害平民的方式进行所谓“圣战”的拉登,是文明世界不可以接受的一个大魔头,与希特勒和萨达姆是同一类人,虽百死无以赎其罪。但是,对于阿拉伯世界的民众,不少心情复杂,部分更认为一个曾经毁家纾难的英雄人物殉道了,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拉登近似一位卫道者,敢于以几近堂·吉诃德的方式站出来拒绝美式物欲主义侵蚀穆斯林纯洁精神家园,比起阿拉伯国家中的那些与异教徒称兄道弟的酋长和国王们,他要高尚得多。这种价值观的不同和在价值判断上的差异,恐怕就是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反映,它并没有因为拉登之死而消失,反而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来,为未来两种“文明”之间的实质冲突埋下隐忧。

  在这种价值观的冲突之中,任何一方的保守派都很容易自处,倒是提倡多元文化同时又强调普世价值的自由派较为尴尬。多元意味着要接受不同,但普世又对多元提出了一些起码的共同准则。对于多元者而言,各自卫道也就是各自走自己的道路,信仰各自的神,普世在这里是指以不伤害他人作为底线,要尊重生命。然而,怎样看待生命在不同文明中又有不同的观点,现世生命之终结,对于一些宗教而言,只是苦难的解脱。好了,那么可以怎样看待拉登的问题呢?似乎是必然要否定他的行为,但却要容忍他对自己信仰的看法。问题的关键是,他的信仰与他的行为之间很难完全切割。

  是的,这些讨论很复杂,很烦。中国人似乎不太想去思考上述问题,或者讲我们不必养成这种习惯。只要把问题引到姜文或者那位虚拟的研究生身上,然后耸耸肩笑一笑就够了。当然,这种中式幽默之中,也有着中国人思考惯性的烙印:这是真的吗?在奶粉、牛肉膏、馒头和粉条之后,当然也需要怀疑一下拉登之死有多靠谱。于是,拉登之死的“让子弹飞版本”,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联想了。

  诚然,奥巴马不是姜文,大家的气场都不同,奥巴马有一种西方范式中的领导魅力,但却没有东方文化在姜文身上表现出来的那份阳刚气质,以及与当代中国大陆氛围相契合的那种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民主制度下的政治人物,奥巴马不可能为这种事撒谎,不仅仅因为奥巴马还没有到一个必须以此等谎言为其支持度造势的境地,更重要的是,倘若谎言被戳穿,将使其政治诚信荡然无存。还在第一届任内的奥巴马以及整个民主党,都绝对赔不起。

  认为事件造假的这种猜测,即使在欧美,也只是相当一部分对奥巴马带有种族歧视的极端右翼才会不断提出。例如那些以美国政府没有公布尸体相片为由提出质疑的声音。但是,在任何理性的人看来,官方不提供相片是理所当然的,不但因为有尊重死者的需要,也因为不想刺激穆斯林世界。当然,这在中国又有不同感受了,不公布我又怎么知道这是真的呢?这种感受不同,实在值得我们长久玩味。

  作者系中山大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