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增长 投资风险不可不防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6日 11: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扬子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持续“负利率”和“紧信贷”的双重背景下,居民抗通胀的理财需求与银行巨大的“吸储”动力一拍即合,造就了今年以来理财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不可被“高收益率”、“抗通胀”等字眼迷惑,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充分了解理财产品的结构和风险,主动及时查询理财产品的盈亏变化,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五一”小长假期间,多家银行推出了多款短期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推出的日积月累-日计划,主要投资于国内债券市场,为投资者提供类似于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兴业银行也推出了相关的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次上调以及未来可能再次加息的预期,不少市民将理财目标转移到了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上,这样既能获取收益又不影响资金使用,还能防止长期产品遇到加息的尴尬。而对于银行来说,去年以来连续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得其信贷额度日益紧张,出于“揽储”目的,各家银行在理财产品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量月底(或季末)募集、月初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纷纷出炉。

  普益财富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共有78家商业银行发行了4142款银行理财产品,这一规模同比去年一季度增幅超过95%。而根据上海财汇信息统计,一季度集中在上海、深圳、天津等大城市发行的理财产品中,共发行210款一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还有23款7天以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理财产品的销售存在有失规范的情况。部分产品在销售时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时,片面强调“固定收益”,夸大收益率,并口头宣传突破产品说明和协议约定;少数银行工作人员也存在着重自身业绩轻客户利益的问题。

  上海银监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投资者们对一些基本概念必须做到“门儿清”。比如“年收益率”是按年平均可获得的收益率,“累计收益率”是指整个理财期间的总收益率。一些银行在宣传资料中针对不同期限的产品通常会使用看上去最诱人的收益率,但是投资者在购买前应注意换算一下。例如:某理财产品理财期限是2年期,累计收益率为7%,那么它的年收益率应该是3.5%。反之,某理财产品理财期限是6个月,年收益率为3%,那么实际到期的收益率应该是1.5%。

  业内专家同时提醒,理财产品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关于理财产品的投诉有个有趣的现象,即加息周期往往投诉数量会有所增加,原因就是很多老年人到银行办理转存的时候,买了不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上海银监局这位负责人表示。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