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汽车社会如何面对年轻的痛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8日 15: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南辰)近期,各地多起年轻人驾车引发的案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除了公众高度关注的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人后故意杀人逃逸案,还有重庆媒体报道的21岁的货车司机田厚波撞伤女乞丐逃逸后,开车又返回事故现场将女乞丐碾死案。而在“酒驾入刑”后,北京警方严查酒后驾车的行动中,一名北京大四学生在毕业考试前一天因醉酒驾车被刑事拘留的案子同样令人扼腕痛惜。避免类似案件发生,我们的汽车社会负有怎样的责任我们的汽车社会又应当如何面对这些“年轻的痛”

  在药家鑫和田厚波案中,一个共性就是年轻驾驶员撞伤人之后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和极端自私下的犯罪动机。不管是怕惹麻烦,还是怕赔钱,两个年轻驾驶员对责任和担当的逃避值得人们深思。从大环境说,我们必须追溯两人成长经历中接受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缺失;从小背景看,我们的驾校教育中是否存在盲区和死角驾校对学员遇到交通事故后的培训是否到位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公民18周岁以上便可以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等准驾车型的驾驶执照。作为求职的重要辅助技能,现在社会上尤其是大学校园中,有驾照的年轻人着实不少。尤其是对于家境好的年轻人,家长资助买辆代步轿车已经比较普遍。但是,这些手中有驾照和车钥匙的“80后”“90后”,心智是否足够成熟,能否正确应对包括重大交通事故在内的各种情况却要打个问号。

  北京晨晖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柏燕谊认为,虽然18岁是“成人”的法律门槛,但现代家庭结构下,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四个老人、两个父母面对一个孩子的时候,这个孩子是被过度保护成长起来的。在这样一种过度保护成长的条件下,他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其实是脱节的。在心理年龄落后于生理年龄的情况下,他们承担压力、责任、担当的能力,还有面对突发事件时让自己情绪稳定的能力都是很脆弱的,都是有待培养的。一个是孩子的性格,再加上心理年龄脱节造成的状况导致他们在开车的时候往往会把性格中的狂妄、过度自信、虚荣飙升到极点,往往会酒后驾车、飙车,会做一些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危险行为。

  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刚表示,药家鑫家里并不是非常富裕,他之所以开车是因为现在汽车在中国的普通百姓家中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为车的价钱在降低。但是他的爸爸妈妈给他提供汽车,这个行为的确值得我们思考。现在的家庭教育过程中,由于每家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双方会倾其所有给孩子提供一个优越的条件来获得良好的教育。但是父母过多代劳恰恰导致孩子今后责任意识淡漠,没有办法自己做出决定,甚至做出冲动的行为。在孩子上学过程当中给他买一部车,会给孩子从小带来价值判断上的缺失,他会去享受在他这个年龄段,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时候过早享有的东西,造成孩子攀比的心理。

  记者认为,面对接二连三的年轻司机造成的恶性案件,我们不但要关注单个案件的正义,还要反思我们年轻的汽车社会对于这些年轻司机的错误负有哪些责任。

  不可否认的是,伴随近几年家庭轿车的井喷,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快速进入汽车社会。在这种背景下,很难避免一些教育不到位、学习不到位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应当考虑针对年轻群体推出专门的驾校心理辅导课程,或是在课外进行汽车社会安全教育的辅导。另外,“90后”和“80后”是有条件坐在私家车里长大的一代,父母开车的言行对他们非常重要,也会左右他们长大之后开车的一些交通文明行为。因此,家长首先应当承担起交通文明教育和安全教育的责任。

  记者认为,在家长决定为孩子买辆代步轿车之前,应当认真考虑这两个问题:进入汽车家庭,你们真的准备好了吗从心理年龄等各个方面考量,让你的孩子拿起车钥匙融入一个并不成熟的汽车社会,他真的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