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8日 22: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即将举行之际,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发出了他迄今对中国贸易环境作出的最为严厉的批评。在一份讲话文稿中,他指责中国政府不鼓励外商投资,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
骆家辉有些什么具体的不满意呢?他说,“美国在华企业不断被排挤出整个产业之外,或者被迫放弃一些专属信息,作为在华运营的条件”,“这种机会不均等是继续改善中美商贸关系的一个主要障碍。中国在经过一个长期而硕果累累的市场开放阶段后,近期出现了一种缩窄其商业环境的趋势。”
这位长着一副中国脸的美国人,一直被美国朝野各界赞许为深谙中国商业运作程序的“最佳中国大使”。但在我们看来,其实他对中国的经济历史和现状缺乏深刻的了解。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什么都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管理,当时中国对待外资的态度基本上是“热烈欢迎,来者不拒”。为了吸引外资,中国不惜以暂时牺牲土地、税收、环境等为代价。在此过程中,外企享受了大量“超国民待遇”,获取了丰厚的超额利润;中国则通过让渡各种要素市场和部分政策,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这是双赢的蜜月阶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大为提高,中外企业初步具备了同台竞争的经济条件,中国开始对引进外资有所选择,如不鼓励外资进入国内过剩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等。同时,鉴于国内企业对外资享受的税收等优惠待遇颇有怨言,要求“一视同仁”的呼声很高,中国政府开始逐步缩减给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
原来可以随意进出的产业领域,现在被限定在某个范围内;原来给的优惠待遇,现在被减少或取消,这是骆家辉和众多外企抱怨的根本原因。至于抱怨“美国在华企业不断被排挤出整个产业之外”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中国不鼓励外资进入某些过剩产业、非环境友好型产业等。
这其实太正常了———如果中国的晨鸣纸业要到美国办草浆造纸厂,美国政府和老百姓不急眼才怪!但自己的落后产能在中国扩张受到某种限制,美国就觉得不舒服了。
“被迫放弃一些专属信息,作为在华运营的条件”怎么理解呢?
中国引进外资秉持的是双赢概念:你获得市场和利润,我得到发展和提升。但美国不是。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落后的、过剩的产能输出给你,高技术的、利润丰厚的产业环节留给我自己。
中国的发展势不可当,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美国要想从中国崛起中获益,必须深刻意识到一个客观现实:中国正在进行结构升级,外资要抓住机遇,必须同步进行投资领域和技术水平的升级,否则就会像日本一样,失去在中国的“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