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变迁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 16: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财经》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张志勇

  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与崛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大部分或者说重量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他们无一不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财税大户,即使是民营企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看政策的脸色行事。

  因此,要认清今天的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路线,必须对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恰当准确的分析。

  中国政府的汽车政策,最重要的莫过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了。

  中国最早的正式的汽车产业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从当时的政策名称来看,政策的关注点基本还是把汽车作为工业的一部分来对待。直到2004年,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是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巨大进步。

  从工业到产业的转变,说明政府意识到了汽车作为一个巨大产业链对于整个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消费习惯的重要作用。而2009年1月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则是面临金融危机,对于原来汽车产业政策的再次重大修订。其中,特别突出了自主品牌的内容,说明国家意识到,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应该更加着重培养具有原创能力的本土企业,中国政府从政策方面更加清晰更加直接地鼓励中国汽车企业,打造本土自主品牌。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大的脉络,其实也就是沿着如何鼓励本土汽车企业发展的路线走下来的。

  2005年4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对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进口零部件征收与整车相同的关税,零部件关税为10%,整车关税为25%。该项政策是中国督促外资企业积极实施国产化政策的延续。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原来关于国产化要求的政策似乎与世界自由贸易的公平性相冲突。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模糊了这样的提法。因此,为了促进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的发展,以及汽车整车企业尽快获得关键技术,因此,整车特征管理办法,无疑是一次对汽车国产化的重新解读。

  而加大国产化比率的要求,无疑是希望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整体配套能力的一种期望。

  世贸组织的判决,似乎让中国汽车企业遇到了阻力。回过头来看,其实国产化的限制确实提高了本土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能力。但实际上,这种依靠限制性的政策,并没有给自主品牌带来更大的提升,反而是,一些原来还有的汽车品牌,比如红旗,一度停产;上海牌轿车却从此在市场上消失。

  随着政府意识到这一问题,态度也从限制外资转为鼓励自主。特别是2009年1月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白无误地提出了鼓励自主品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