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2日 06: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谢利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了4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其中备受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尽管此前市场对CPI“破五”已有充分心理准备,但5.3%依然超出市场普遍预期,显示物价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短期内通胀压力难以缓解。
根据统计局提供的数据,4月份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3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就此分析认为,从结构来看,5.3%中间有3.1个百分点是翘尾因素,占同比涨幅的58.5%,新涨价因素占41.5%;从构成来看,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同比上涨11.5%,拉动CPI上涨3.4个百分点,影响程度是64%,比上个月略有回落。食品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价格出现明显下降,由于天气好转、供给增加使4月份蔬菜价格比3月份环比下降11.2%,由此引起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食品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非食品价格的涨幅仍然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4月份非食品价格上涨2.7%,拉动CPI上涨1.9个百分点。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分析说,去年10月至今的7个月中,已有4个月非食品环比创1997年以来历史同期新高,分别是去年10、11月和今年3、4月,并且从非食品7大细项看均呈现普涨。而这也是CPI同比继续走高的重要原因。
在CPI高企的同时,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却由上月的7.3%降至6.8%,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该数据也低于市场预期。对此,盛来运解释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有关;二是当月生产资料的价格在涨幅上出现了分化,其中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较大,且再创新高,但相关的有色以及一些矿石类的价格出现回调,从而对同比涨幅产生一定影响。
对于未来物价走势,当前市场存在一定分歧。事实上,由于宏观经济层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价格既有上涨压力,也有下行因素。陆志明表示,虽然4月份商务部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4周小幅回落,但由于非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且未来几个月翘尾因素还将再次攀升,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因此,不排除未来几个月还会创出年内CPI同比新高。不过,他认为,当前一些有利于通货膨胀压力减轻的因素正在形成。近日美联储宣布,其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将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结束,这表明下半年后,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及其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的压力会有所减轻,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也相应有所缓解。近期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动已经开始显示这种迹象。另一方面,在去年下半年我国政府多管齐下治理通胀政策的作用下,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开始得到有效控制,这将有效减轻物价上涨压力。
相比较而言,鲁政委对今年通胀形势的预测没有那么乐观。他认为,年内CPI最高点可能会到6-10月份出现。在第三季度末之前,输入通胀压力很难减轻,而全年CPI将在5.2%左右。
由于对二季度CPI同比涨幅维持在5%以上高位已形成共识,因此专家普遍预计货币政策仍将维持收紧,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是较大概率事件,但利率工具的使用则更可能出现在年内物价高点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