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美股评论:亚洲供应链与全球贸易平衡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3日 18:3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财经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导读:中美间的贸易失衡一直是美国希望改变的一个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主管辛格(Anoop Singh)在《哈芬顿邮报》撰文表示,由于亚洲经济体的高度垂直整合,一国所出口的产品其实包含有相当程度的从他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如果基于这一事实去比较中美贸易差额,人们便会发现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盈余会减少许多。

  以下是该评论摘译:

  多数有关全球经济平衡的争论所关注的都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失衡。但这种争论却忽略了此种关系所处的大背景。

  随着跨境供应链的增长,仅仅关注双边贸易失衡和货币汇率是具有误导性的。跨境供应链是亚洲近几十年贸易的一个特点。

  亚洲各个经济体并没有专攻生产某些种类的成品,而是越来越多的专注于产品生产的某个环节,并且越发与其他亚洲经济体形成垂直整合关系。因此,随着亚洲经济体奋力地重新平衡它们各自的增长模式,我们需要更好的理解地区性供应链是如何作用域汇率和全球需求转移的。

  以苹果公司的iPad和它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为例。

  PC Magazine的报道显示,“虽然iPad的最终组装是在中国完成,该设备的多数零件似乎是在亚洲其他经济体制造的,”其中包括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省。

  在评估贸易失衡时,只关注产品的最终制成国是带有误导性的。出口国家的价格竞争力依赖其货币价值以及其供应商所处国家的货币价值。

  一些已知的有关地区贸易整合程度的事实可以让人了解考虑产品出口国与其零件供应国的汇率是何等的重要。

  亚洲的供应网络越来越以中国为中心。

  中国现在直接或者间接地进口了亚洲几乎一半的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input),这一比例以从2005年的水平翻番。

  对于中国的许多亚洲贸易伙伴来说,中国已经成为他们所生产的中间产品最为重要的出口目的地。

  日本和韩国出口的资本产品的20-25%流向中国,这一水平是十年前的四倍。

  中国扮演供应商的机会也在迅速增多。中国出口的中间产品目前在亚洲范围内约有30%的份额,比十年前增长了15%。

  对于亚洲所有主要经济体来说,日本仍旧是中国之后最为重要的中间产品出口国。在短期内,其他国家可能很难替代日本成为许多高端电子产品和资本产品的出口国。如果地震和海啸对日本生产的影响持续至今年秋季,这种情况所带来的供应短缺可能严重影响亚洲其他国家的生产。

  由于亚洲高度的垂直整合,中间产品的成本可能代表成品出口国总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以附加值计算,我们估计亚洲经济体出口产品中所含的进口部分的比率为10-40%。

  有关贸易失衡和汇率的一个更加全面的思考方式可能会有利于描绘出达到全球再平衡所需因素的更加清晰的图景。

  为了解释供应商对于成本竞争力的重要性,我们估算了一个“有效整合汇率”(integrated effective exchange rate)。这一汇率是基于传统有效汇率的概念,这一概念衡量着一国汇率的改变,此汇率是该国与其贸易国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值。整合汇率同时还考虑了供应商所在国家汇率的波动。

  以中国为例,中国的整合汇率在近几年的上涨速度慢于传统有效汇率。中国重要的中间产品供应国(如韩国)的货币已经贬值,这遏制了中国出口产品所需的中间产品价格的上涨。与之相同的是,韩国的传统有效汇率自金融危机以来已经下降了近25%,但其整合汇率却没有相同幅度的下降。因此,韩国的主要中间产品供应国(其中包括日本)的货币已经升值,这提高了韩国出口产品所需的中间产品的成本。

  相比之下,日本的整合汇率更加贴近传统有效汇率,反映出日本所出口产品相对较高程度的本地供应比例。

  对于垂直贸易整合的考虑同样影响我们评估全球需求失衡的方式。例如,如果我们调整中美贸易失衡以反映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所包含的中间产品的最初供应国,我们会发现中国相对美国的贸易盈余会减少,而亚洲其他经济体的该项数据会增长。

  那么底线是?亚洲高度的垂直整合意味着贸易失衡的持续性减少需要亚洲所有主要经济体和其货币的调整。(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