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三亚过期商品事件背后的产业隐忧 警惕假劣奢侈品借“免税”还魂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5日 17: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晏琴报道

  减少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外溢,除了通过免税消除国内外商品价格差外,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诚信安全的消费环境同样重要。

  近日环球退税公司公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游客在法国购买免税商品总额达6.5亿欧元(约合61.3亿元人民币),蝉联“法国购物王”的称号。

  “随着中国财富的不断增长,富裕人群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富人日益增长的奢侈品购买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数据证实了。”国巨资本国际控股集团总裁孙飞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但是,中国每年基本上有五六成的高端消费是在境外完成,而奢侈品的国内消费常年萎缩,这对政府绞尽脑汁刺激消费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如果能把这些消费能力留在国内,将会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实际上,如何将“海外消费”引回来,早已引起高层的重视。分析者指出,海南离岛退税的施行,就是一种解决方法。据了解,截至目前,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实施还不到一个月,就有数十万消费者蜂拥到三亚免税店抢购各种高档商品,中国消费者强劲的购买力令人瞠目结舌。

  不过,就在免税政策掀起国人购物热潮之际,“免税商品”中出现过期产品的消息犹如一个核弹震惊了海南岛内外。

  “五一”小长假期间,范玲(化名)在三亚免税商店购买了一套欧舒丹乳木果油6件套装。回到上海她发现,尽管产品外包装上中文标示的保质期是到“2013年7月”,但是每个单件产品上原厂标示的有效时间却是到今年(2011年)的2月。也就是说,这些欧舒丹的化妆品已经过期。

  对此,中免集团方面解释说,由于离岛免税政策实施以来客流过大,超出了预期,员工人手比较紧,出现售卖过期商品有可能是部分销售人员培训不到位,造成了误贴标签的问题,并承诺“坚决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观察者们看来,即使此次销售过期商品是一件“偶然事件”,但是其背后所凸显的问题也值得思考。

  “从事件本身讲,这是海南离岛免税的一大败笔,是对海南离岛免税诚信的玷污,说明海南要加强诚信建设,培育信誉、商誉与商德,否则将会使海南离岛免税死于‘襁褓’之中。”孙飞对记者表示,同时,这对我国消费环境的“软实力”建设是一大警醒,提示我们要加强消费环境的“软实力”建设,主要是法制与道德建设并举,营造一个优良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否则消费者只能选择“用脚投票”。对于消费环境的“软实力”建设,要切实配套相关法规,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在孙飞看来,撬动消费是可以依靠政策的刺激,但是保持消费的持续性则更有赖于一个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只有真正保证质量的免税商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长久的青睐。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亦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我国要建设内地版的“购物天堂”,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三亚免税店与免税购物市场较成熟的香港、新加坡和巴黎等地相比,在经营模式的探索和服务质量的完善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五一”期间,在海南三亚免税店出现热门专柜“空架”的情况,尤其是低于5000元的货物出现抢购潮,许多旅客为了购买到自己喜欢的货物,不惜早上6点就开始排队,而这一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使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值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快货物的供给速度,做好客源的分流工作。

  此外,分析者们还建议,三亚要学习“香港模式”,对于所有人不管会不会离境都没有限制。同时,免税店的流程也应进行简化,逐步提高每名游客离岛免税购物额度,利用好“免税”这一模式,培育强大的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