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体制双轨带来福利双轨 养老双轨制难题待解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5日 22: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征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的公众意见。草案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待遇,并明确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可以说给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问题进一步增加了保障。

  然而,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的特殊的“双轨制”问题仍然存在,导致工作性质相近、年限相同的职工,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可能相差数倍。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展新13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应该给予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一个合适的参照,使体制内外收入的差距尽可能缩小,从而扭转当前的择业观和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

  “双轨”并存

  今年52岁的贾学忠在威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目前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有4500元。据他了解,自己的养老金账户除了单位每月缴纳月工资的20%,自己缴纳8%外,财政还要缴纳工资的25%,这样在他退休后每月就能有5000元的收入。

  而据他介绍,他的一位高中同学在上世纪80年代去了当时效益较好的自行车厂,但后来工厂倒闭,这位同学不得不另谋职业,目前的月收入仅为1000多元。虽然也按时缴纳养老金,但退休后的收入,二人的差距却很明显。

  为什么同时出来工作,付出的努力甚至要多,最后的收入却差距那么大?这让很多“体制外”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很是纠结。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月平均水平为1200元,尽管国家近年来对企业养老金进行了调整,但预计今年企业养老金的月平均水平也只有1400元,这给人的生活、心理带来巨大影响。

  “可以制度不统一,但也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差别。”张展新说,从建国初开始,就是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两个体制同时运行,这就造成了两个体制中的退休人员待遇出现较大差别。在他看来,这种养老的“双轨制”应该抓紧解决,而不是无限期拖下去。

  张展新分析,养老金作为现代社会保障的一种基本形式,体现着制度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性因为先天的体制“双轨”,带来了福利“双轨”,越来越凸显出权利的不平等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消弭了进步含量。

  从这种“双轨制”的不公平性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退休前的个人缴费来看,企业人员要缴纳养老保险,公务员不用缴纳;二是从退休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来看,退休后,企业人员退休金普遍只有退休前工资的60%左右,公务员却能达到90%左右。在有的城市,公务员退休金和企业人员退休金甚至相差4倍多。

  “体制内”应有合适参照

  养老“双轨制”,不仅使退休人员的待遇千差万别,年轻人的择业观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27岁的陈书龙毕业于北京一所知名的财经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济南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工作。在别人看来,他的工作环境和收入都不错,但他今年还是毅然报考了山东省的公务员。

  在他看来,商业银行竞争激烈,还经常加班,工作太辛苦,他更看重公务员的稳定和能养老的良好预期。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中国社科院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显示,由于向往更好的养老保障,仅有1.2%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工人、农民。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称,如今年轻人在择业中,重政府轻企业、重白领轻蓝领、重城市轻农村等现象十分常见,“除了与就业环境、职业选择、工资待遇等相关外,与‘双轨制’退休模式必然有关。”

  “香港公务员的待遇也很丰厚,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创业挣大钱,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张展新分析说,现在之所以很多人蜂拥到“体制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外”的环境不够好。“我们的中小企业面对的环境不够宽松,盈利空间太小。”

  张展新坦言,一旦对现有的体制进行改革,势必会重新进行“蛋糕”的分配,引起一些人不满,但如果不改革,社会的矛盾就会越积越深。

  “现在事业单位虽然还没普遍开始改,但已经有了行动。”张展新说,要改革现有的体制,就是要使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员收入有个合适的参照,并且公开透明。“这个参照不是财政自己说了算,而是要广泛征求意见,自己改不动,应由人代会讨论通过。”另一方面,应该给与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具备一定的能力,为员工提供更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