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陈志民: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急需提升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07: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时报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为什么A股市场

  不能摆脱博弈的宿命?

  证券时报记者:近期以来,A股市场走势较为低迷,为什么A股市场如此缺乏信心?您认为,困扰市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陈志民:近几年海外市场上的中资股牛股倍出,而A股却始终摆脱不了博弈的宿命,能够持续走强的牛股凤毛麟角。在美国,虽然网络股曾产生巨大的泡沫,但资本市场却支持了新经济模式的产生,孕育了许多网络公司,比如百度、腾讯都已是3000亿规模的公司。

  作为机构投资者,我们既感无奈,又觉汗颜。

  A股市场走到目前的困境,不是单方面的问题。2006年之前,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股改上,现在的问题却是综合性的。为什么在2001年-2005年期间在A股上市的企业诞生了如此多的牛股?而2006年后,尽管有了牛市,有了新兴产业,却很难见到“伟大公司”的身影?

  一方面,2006之后,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活跃了,市场的投机性太强,扰乱了企业家的正常心态,热衷于股票投资、PE投资和地产投资的公司很难成为伟大的公司。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缺失,也导致优秀公司的价值很难得到体现。

  证券时报记者:对于A股市场价值发现功能的缺失,机构投资者是否难辞其咎?

  陈志民:现在整个市场都充满了博弈心态,公募基金也不能免俗。采取对行业很极端的配置策略,以及押宝重组股的做法,可能的结果是光辉一年,第二年就被遗忘,但这样做可以赢得媒体的关注、持有人的追捧以及股东的认可。

  大家都要博出彩,导致基金的投资行为愈发短期化,投资逻辑也很混乱,买一样东西很快又卖出,这种短线行为已经偏离了机构投资者的选股方向,更谈不上实现价格发现的功能。这跟排名有关,也跟公募基金的机制有关。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公募基金正遭遇私募、信托、券商集合理财等其它理财产品的冲击,而公募基金却正在失去公信力。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将很难改变行业被动的局面。

  证券时报记者:产业资本的价值发现功能也较难实现?

  陈志民:A股市场的并购环节在制度设计上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产业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功能很难实现,在成熟市场,市场定价功能出现错误时,产业投资者会出来纠正。一家公司的股价如果被低估,就可能被收购,但中国的收购程序非常复杂,产业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功能较难实现。值得注意的是,股神巴菲特在近期访谈中谈到了中国产业的并购价值。

  高市盈率发行可能毁灭价值

  需要各参与方共同解决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以来,新股频频破发,可能给发行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志民:海量发行不可避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A股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很难实现自身的平衡,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过快推进完全的市场化条件是否成熟?当然,市场化方向是对的,但需要控制节奏,完善相关配套,同时做好投资者教育。

  新股持续破发,很可能导致机构不敢参与报价。也许有一天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很多新股缺少询价对象,甚至发行失败。过去在国内的发行价高,很多好公司愿意在中国上市,如果发行价降下来,国内上市流程又相对较长,好公司可能选择去国外上市。

  证券时报记者:部分2009年以来上市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业绩快速变脸,导致股价大幅下跌,高市盈率发行,是否隐藏风险?

  陈志民:2010年以来的发行市盈率的确偏高,如果按正常估值,有的公司可能只有发行价格的一半。而高市盈率发行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很多企业可能只具备管理几千万上亿资产的能力,而市场化发行一下子给了这些公司5、6个亿的募集资金,这大大超出了公司的管理能力。结果这些资金不但不能创造价值,反而可能会毁灭价值。

  证券时报记者:在具体的发行环节上,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革?

  陈志民:首先,需要规范发行人和投行在询价环节的信息披露,杜绝“忽悠”行为;其次,券商通常按超额累进制收取承销费用,上市公司发行价越高,承销费用越高,特别是超募的部分,券商可以拿到更高的提成,这样,双方都有动力高价发行。治理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券商的承销费用与上市公司的发行价脱钩;再次,参与询价的机构要理性报价。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