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扒皮”们的底气戾气何来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9日 07: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时代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宋金波

  媒体报道大连韩方奕父子“光天化日打死交警”,多以“升级版李刚”、“大连版李刚”命名,关注的是“官二代”与“富二代”的身份。后续报道中,有记者前往韩方奕所在的北京演艺专修学院探访,韩方奕的同学接受采访时称,韩平日很低调,跟同学很少发生矛盾,在北京没车,基本都住在宿舍。(5月15日《京华时报》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之前记者采访李启铭辅导员以及药家鑫的同学时得到的类似反馈。

  有必要指出,在近期类似案件特别是“大连版李刚案”中,涉案人的“大学生”身份,是最无需考虑的一种因素。媒体报道,打人者在殴打交警史英才时曾叫嚣:“死了也要把你这身皮扒了!”在我看来,韩方奕等的“大学生”身份,同样是一层可以扒掉的“皮”。

  今天的大学教育,与往日已大不同。“国家投资培养人才”的色彩渐淡,“自我投资接受教育”的色彩日浓。在靠关系或“捐助”可以轻易获得入学机会的当下,再强调大学生作为“全社会宝贵财富”的属性就未免一厢情愿了。既与“大学生”身份无关,就不涉大学生的教育问题。事实是,即便大学校园里法制意识淡薄、好勇斗狠增多,也不必然导致“光天化日殴死交警”或是药家鑫类案件的频发。此类案件不能反证大学生群体或大学教育的失败。

  那么,与“官二代”或“富二代”有关吗?显然相关,但“官二代”、“富二代”也不过是“皮”。“官二代”、“富二代”向来多矣,何以到此时成为焦点?何况,无论是药家鑫、李启铭还是韩方奕,以当今的标准,家世既非大富,亦非高官。仅看到“官二代”、“富二代”,也不过是“皮相之谈”。

  上述系列案件所显“戾气”,诚然动人心魄,却不是今日才有。笔者家乡,上世纪90年代曾出过闻名全国的“吉林梅河口田波案”。当时,田波手下可以一脚踹开派出所大门,而所长躲在办公室不敢出声。邻县,也听说有过一个派出所副所长因得罪“黑道”,被打断腿,最后不得不四处逃亡—“扒皮”的叫嚣,其实不谬。需要看到,田波或其他涉案官员,也并非大富或者大贵。日前有报道,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住建局原副局长十几年间“逼走”4任领导,只看“皮”,是难以理解的。这只能说明,当“权力”与“财富”在一个地方通过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互相勾连,尤其是涉“黑”之后,可调动的能量远非表面所见可以估量。一个人可以有多么跋扈,不是他本人的“皮”有多堂皇,而是他所依存、投靠的关系网有多强大,能调动的力量有多广泛。这实际上降低了暴戾者准入的门槛,也使前述案件的频发成为可能。

  韩方奕等是不是这种势力网的“局中人”?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仅是血缘关系已使关联至为紧密。也要看到,无论韩方奕等家世如何,好勇斗狠、草菅人命甚至对抗官府,不符合他们的核心利益。事情一至于此,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仅仅是在这种偶然、“被迫介入”的事件中他们已肆无忌惮,涉及“核心利益”时,他们会怎么做?“打死交警”只是意外,是一种势力嚣张的“溢出”,是“冰山一角”(仅是这溢出的一角,已让社会难以承受),背后,有我们至今未见的细节—当然,这细节并非不可想象。

  身为局中人的韩方奕们,不管披着什么样的“皮”,导致暴戾与伤害都是大概率事件。他们做司机,就会报复交警,做交警,则会欺凌司机;做学生,可能成为“校霸”,做老师,则会侮辱学生。而且,暴戾与伤害的概率很难因局部努力而减少,做《教父》中自觉背叛家庭事业的孩子不成,靠个别家庭的自强、“洗白”也不成。只要“打断筋骨连着皮”的环境存在,不仅可能容许他们的家庭用一切手段发家致富,也可能容许他们“马上得天下”,还“马上混天下”。

  更可虑的是,关系网与暴戾相互遮挡之下,社会对抗狂暴之行的能力是否变得脆弱,要求公义的呼声如何不被压制,公权力又如何不在特定情况下分外强横而在另外一些特定情况下凸显畏缩。简言之,病不在“皮毛”,不在“腠理之间”。病在何处、如何诊治?正是“皮里阳秋”,又何需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