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理财 >

87%私募近一月亏损 去年冠军常士杉业绩垫底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0日 11: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记者 赵学毅

  截至5月19日收盘,上证指数自“4.19”以来累计下跌6.47%。阳光私募基金哀鸿遍野,平均回报率-3.43%,有87%的非结构化信托产品近一个月报亏。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独家观察,在大盘单边下跌期间,有14只无端延后披露净值,是业绩太差以此“遮羞”?是私募基金内部出现问题?还是产品已经取消?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私募基金公司及权威分析人士,其中玄机逐一揭晓。

  87%私募近一月亏损

  去年冠军常士杉业绩垫底

  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及WIND资讯最新统计,截至5月19日,共有875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信托产品披露了近一个月回报率数据,平均回报率-3.43%,不但跑赢同期上证指数6.51%的下跌幅度,也跑赢同期可比362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公募基金-4.59%的回报水准。虽然阳光私募基金整体表现较为抗跌,但有762只产品报亏,占比高达87.09%,且业绩严重分化。数据显示,非结构化阳光私募基金近一个月回报率首尾相差数倍。近一个月收益最好的是银沙策略精选,截至5月13日(最新净值披露日)收益率达14.36%,该产品及其投资经理陈军之前知名度并不高;业绩最差的是睿金1号,近一个月净值增长率为-14.04%,与最好产品回报率相差28.4个百分点。

  更为关注的是,私募基金的业绩不稳定性令人担忧。

  作为2010年阳光私募的“冠军”,常士杉旗下所有产品近一个月均为负收益,世通5期、世通8期、世通嫦娥奔月三只产品近一个月回报率均低于-10%,均落后至同类排行榜倒数10名之内。其中,世通5期为4月11日成立的新品,近一个月回报率-13.97%,在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信托产品业绩榜单中排名倒数第二;另一只新品世通之东方明珠(4月15日成立),近一个月回报率-6.59%。

  尚雅、瀚信、新价值、南京世通等明星私募表现均不给力,部分产品的近一个月净值跌幅也超过10%。据统计,石波执掌的尚雅11期、尚雅1期(深国投),截至5月10日(最新净值披露日),近一个月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0.82%、-9.96%;罗伟广执掌的黄金优选2期1号、黄金优选2期2号也仅取得-9.96%的回报率;蒋国云执掌的瀚信成长5期截至5月13日(最新净值披露日),近一个月净值增长率为-9.36%。

  14只延后披露净值

  被疑刻意“遮羞”

  业绩的不如意,令私募基金心怀忐忑,便有私募产品无视银监会“指引”,侥幸对业绩秘而不宣,从达到稳定军心的目的。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重点观察了4月以来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净值披露情况,其中有14只产品刻意拖延披露净值,一周一披露的频率延长到一个月,甚至至今也不披露大跌后的最新净值。杭州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6只产品均未能按既定日期披露净值,一度成为人们重点怀疑的对象。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浏览杭州这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旗下的全部产品最新净值披露日均停留在4月25日,也就是说,截至5月19日,已经相隔了18个交易日仍未披露新一期的净值。并且,这家私募基金净值披露很不规律,最少仅一天,最长一个月。比如其1号非结构化信托产品(2009年5月19日设立)2010年9月28日披露净值后,9月30日再度披露净值;然而再一次披露净值,则到了2010年10月26日。进入2011年的震荡市,这种净值披露不规律性更为突出,该产品2011年1月7日披露净值,间隔仅3个交易日后1月13日再度披露净值;此后的净值披露日则在四周后的2月17日。间隔7个交易日后,该产品于2月28日披露净值;随后又降低频率,间隔了11个交易日后才披露净值(3月16日披露净值);间隔7个交易日后的3月28日,再度披露净值。随着大盘震荡的加剧,该产品净值披露频率迅速减小,直到2011年4月25日,才披露最新净值,与上期披露日相比相隔17个交易日。截至5月19日,该产品仍未披露新一期的净值,至此已经相隔了18个交易日。尤为注意的是,该公司旗下的其他5只非结构化产品,同样如此。

  此外,程国发管理的普邦恒升华金1期,石波、常昊联合执掌的双赢8期,均在4月22日披露净值(上期净值披露日均4月15日,相隔仅一周);截至5月19日,已经有近一个月时间没有披露最新净值数据。金河新价值成长1期(净值披露日4月18日)、中海IPO稳定收益8(净值披露日4月8日)、金鑫1号(净值披露日3月31日)、重阳3期(净值披露日3月31日)、混沌单一(净值披露日3月25日)更是在大盘单边下跌之前披露的净值,此后再无新数据更新。

  无视银监会“指引”

  只求稳定客户信心

  为探究阳光私募基金不及时披露净值的背后原因,《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分别致电相关私募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及业内分析师,归结起来,大致有三大原因:一是产品提前终止;二是合同约定披露间隔期较长;三是避免投资人情绪波动。

  《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随即采访了被疑刻意“遮羞”的杭州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人士解释道:“我们根据客户的要求,每个月都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一次净值。公司坚持中长期投资理念,不少客户不需要短期净值数据,所以,如果净值披露间隔缩短,反而让客户不自在,达不到平抑投资者短期心理波动的目的。”

  记者提醒道:依据2009年3月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为阳光私募单位净值的披露设立了业内标准,规定阳光私募净值应每周披露一次。该人士表示:“我们知道并关注了这个‘指引’,但综合考虑到客户要求,只能折中一下。”

  在银监会‘指引’与客户要求面前,杭州这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巧妙选择了折中。

  针对阳光私募的这种无视银监会“指引”的现象,《证券日报》基金周刊记者采访了北京一私募分析师。“不披露业绩,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业绩不好。如果期间市场不好,净值折损过快,可能会引起投资者情绪波动,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不排除部分私募基金业绩深陷谷底而刻意遮羞。”他表示,“阳光私募没有义务定期公开披露业绩的,但一般相关信托单位净值书面材料会按要求向受益人提供对投资者披露。在震荡市中,不少私募为了稳定投资者选择延期披露净值也是常态。总体来说,不按时、不规律公开业绩,背离了阳光私募‘阳光化’的初衷,不利于外界把握阳光私募的投资风格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