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一把手负责食品安全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1日 05: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石述思

  有困难,找组织。但组织是抽象的,领导是具体的。

  在地方,领导又往往浓缩为一把手。

  这便形成一个思维惯性:只要是这个转型期的疑难杂症,民愤很大又积重难返的,尤其是危及社会稳定的,便会习惯性地推行一个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制度—— 一把手负责制。

  最近,不法商贩肆虐,监管部门乏力,百姓餐桌安全受到重大威胁。不少无辜良民不仅掌握了很多化学知识后,还充当了检验食品安全的大白鼠,搞得部分胆小者闻吃色变,给祖国光辉形象严重抹黑。

  于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便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祭出一把手负责制良方——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统筹推进市县两级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调整,实现各环节紧密衔接,有效形成全链条监管。

  很多人叫好,称在责任主体明确的前提下,一把手当率领各部门官员为百姓餐桌筑起强有力的监管防火墙。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项举措会在短期产生一定功效,在中国食品监管的历史中,也不乏危机爆发,一把手主导下各部门集中优势打歼灭战的生动案例。更不乏一把手严重渎职被严惩的前车之鉴。2008年,奶粉业爆发三聚氰胺事件,20余万结石宝宝引起全民公愤,三鹿老总田文华获罪无期,而石家庄市委市府主要负责人黯然下课。

  但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遏制,反而在一些地方有蔓延泛滥的趋势。

  目前中国社会处于体制转轨期,依法行政尚未全面深入人心,管理体制扭曲且逐利现象严重,社会管理观念和能力又相对滞后,许多本属职能部门的职责竟最后成为市长使命——他们可以被节能减排、计划生育、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爱国卫生、越级上访等等一票否决。

  只是现在多了个食品安全而已。

  如果过去的一票否决顺利执行下去,估计各省政府的第一职责会从发展转为任免官员。

  之所以推进不下去,除权大于法问题普遍存在,直接带来的谁来问责的问题,还由于公权力运行不公开、社会监督渠道不畅,极大提升问责成本,很多一号工程便沦为应付上级的形象工程。即使出现重大事故,在权力的护佑下,官员们也会层层推诿,甚至找个临时工担责伏法了事。

  而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根本却在于“婆婆一群,独缺亲妈”。

  一把手只是婆婆班长,亲妈是制度。

  制度之低效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组成可以看出,共包括农业部、工信部、食药监局、工商总局、卫生部等十三个部门,形成多龙治水格局,对接盲点甚多,职能交叉严重,加上地区间的地方保护,使整个监管只能体现为事故发生后的高效运动执法,对预防、遏制事故几乎无能为力。

  加上中国食品生产模式相对滞后,网易的丁磊养猪后感慨地说:中国的GDP都2了,农业还处在原始状态。2004年到2011年,每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问题,中央惠农政策不断出台,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根本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加上物流成本高昂——菜贱伤农便是明证,导致农产品生产陷入一个悖论:保障安全等死,不保障安全找死。

  食品加工业则充斥着40万家十人以下的作坊式工厂,本身监管成本就相当高昂,但出于部门创收的需要,本该对这些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和监管的职能部门却变成了收费大王、罚款大王,使得这些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企业进一步为了生存铤而走险。

  在长期的盲目追求GDP的指导方针下,立法上常年存在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甚至可以为了保护乳品企业的利益使国标倒退25年。

  《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法治进程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但其中假一罚十之类的规定对违法企业明显温柔无比。直到刑法修正案(八)出台,这个问题才得到扭转,而对官员的问责才上升到法治层面。

  关键问题出现了:监管体制是行政的,监管手段是法治的。而公权力借助这个体制凌驾于法治之上——哪怕不惜提出问责一把手这样动听的口号。

  请放心,在这个体制下,不会有一把手真正受到严厉问责——除非其贪污腐化,但那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