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欧首度互挥反补贴大棒 贸易摩擦常态化下的角力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2日 21: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导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经济导报记者 贾瑞涛

  14日,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开征为期5年的4%-12%的反倾销税和8%-35.1%的反补贴税。

  仅仅两天之后的16日,中国商务部也公布了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反补贴调查的结果,初步裁定其存在补贴,中国国内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这均是双方对对方采取的首次反补贴措施。而在最近两个月内,双方还分别在三聚氰胺、大豆蛋白产品等领域发生了贸易摩擦。

  一来一往之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骤然升级。是互相报复,还是事出有因?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主任孔庆峰教授和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顾春太研究员22日均向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份额正在逐步扩大,这必然引起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注意,未来贸易摩擦将成为一种常态。

  中方应对在情在理

  孔庆峰表示,以往发生贸易摩擦的时候,中国经常是忍气吞声,通过自身来化解其中的困难。但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也开始逐步采取对等的反制措施。所以,针对此次欧盟的“双反”制裁,中国予以回应在情理之中。

  他表示,按照法律程序,中国既然已经初步裁定欧盟存在补贴行为,那么在一定的时间之后,中国将对从欧盟进口的马铃薯淀粉出台反补贴税,除非出现新的证据或外交上进行沟通。

  顾春太也表示,从时间点的选择上看,双方互亮反补贴措施似乎有着“较劲”的意味。但从贸易规则上讲,欧盟无视中国市场化进程,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采取歧视的“替代国”做法的同时,执意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这是无根据的。

  对于欧盟此轮的“双反”调查,顾春太认为,欧盟选取的替代国是生产成本明显偏高的美国,这显然是极不公正的。他认为,面对国外的“双反”措施,我们也要有相应的措施,应采取合理的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使我们的损失降到最小。

  中欧铜版纸案中方代表律师、北京天地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鹏也认为,贸易是双方的,面对欧盟“双反”,中方采取措施也理所当然。

  一直以来,欧盟之所以拒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原因就在于它可以在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中随意选取替代国,用来确定涉案产品的“正常价格”,以此衡量受调查产品在欧盟市场上是否构成倾销。

  由于时间仅仅间隔两天,且均涉及国际贸易壁垒中较为敏感的“反补贴”,有欧盟的一些官员和专家就认为,中国公布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结果明显有着报复的意味。

  摩擦在所难免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7日表示,中方对欧方这一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至于中国对于欧盟马铃薯淀粉的反补贴调查,中国商务部是按照中国淀粉工业协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的申请做出裁决的,这个专业委员会代表了业界98%的产量。在整个裁决过程中,商务部按照中国的法律和世贸规则进行。

  顾春太表示,近年来,欧美对中国出台的贸易制裁措施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这种增加有数量的限制,还不至于会引起中国贸易环境严重恶化。“我们现在要有应对贸易保护逐渐增多的准备,但总体看来,我们的贸易环境还是呈现乐观的态势。”

  在孔庆峰看来,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良好,对外贸易虽然向着平衡的方向发展,但毕竟总量仍然很大,所以,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会经常不断地出现,成为一种常态。

  至于是否会发生贸易战,孔庆峰认为,不能单纯地认为中国发展了,欧美就怀有特别的敌意,其实发达国家之间的摩擦也不少。“如果美国、欧盟自身的经济好转了,他们针对外面的纠纷就会相应地减少,否则他们就会通过制裁转移国内的矛盾。贸易制裁毕竟是把‘双刃剑’,寻求稳定的合作发展才是最理想的。”

  顾春太认为,相比于美国来说,欧盟对中国采取“双反”措施更多地是为缓解市场竞争的压力,涉及的政治因素相对要少,而美国则对中国的崛起有所担忧。

  “中国的产品也确实还有不足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自己的品牌,尽可能规避摩擦发生的可能。”顾春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