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审计风暴剑指17家央企 央企下属企业成重灾区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 13: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88.07亿元,所属公司炒股亏5000多万;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少计资产3.71亿元;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下属企业仓促投资致巨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6亿元未纳入工资总额管理;三峡集团10亿元项目面临损失……20日,审计署掀起17家央企审计

  风暴,资产管理成央企及其下属企业的突出问题。同时,违规发薪酬福利、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少缴税收、瞒报利润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审计问题的“重灾区”出现在央企下属的二三级企业中。作为国家经济的领军者,央企再次走进舆论的风暴口。

  国资委回应:将加强央企薪酬福利管理

  20日,审计署掀起17家央企审计风暴,部分企业出现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薪酬福利、少缴税收、瞒报利润、资产管理不善等问题,“重灾区”出现在央企所属的二、三级企业中。目前已有65名责任人被处理,其中局级干部10人。

  针对此次央企审计“风暴”,国务院国资委新闻发言人21日晚间表示,国资委将进一步规范企业职务消费行为,加强薪酬福利管理,不断增强透明度,接受职工群众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国家审计署在上周五公布了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17家中央企业2007年~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审计结果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有的企业投资决策还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和潜在损失等;有的企业对所属单位的管理较为薄弱,违法违规问题仍然存在。

  被审计的17家央企存在相当多的不规范问题。从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来看,部分企业出现领导职务消费不清、假发票、违规发薪酬、少缴税收等问题。其中,滥发福利、赶超工期、投资项目“先上车、后补票”等问题成为央企财务不规范的重灾区,中钢等央企还出现对主管单位国务院国资委的瞒报现象。

  对于已经审计出的问题,审计署表示,截至2011年3月底,各企业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已整改735项,整改完成率达93.74%,对65名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局级干部10人。

  审计报告显示,这些问题大部分发生在二、三级企业。审计部门已将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涉嫌犯罪案件线索移交有关部门查处。

  审计风暴揭开中铝重组能力“画皮”

  杨敏

  多年来,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通过各种方式收购重组多家企业,但是整合情况如何,一直备受关注。审计署20日公布的关于中铝的审计报告,将中铝的软肋暴露出来。

  审计报告称,中铝并购重组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铜”)等11个项目,因多种因素影响,截至2009年底尚未实现预期盈利目标。

  此外,审计报告指出,中铝还存在账务处理不够规范、部分自建和收购电解铝等项目未经核准、未及时清退部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违规持股等问题。

  中铝从2007年开始,就正式收购云铜,当年分两次向云铜注资近95亿元,获得云铜49%的股权。去年11月15日,云南省国资委又将云铜2%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铝,使得中铝对云铜的持股比例由49%上升到51%。

  云铜是中铝发展铜产业最大的平台,但是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192.01亿元的情况下,净利润只有区区2.89亿元。

  中铝另一大收购案是关于力拓集团。这桩收购案至今依然被许多人认为是较为失败的案例。

  2008年2月,中铝联手美国铝业公司收购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此次交易总金额为140.5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资金是向美国铝业公司发行了3年期可转债。后美铝退出,中铝持有了全部的12%股权。

  与中铝同处一个行业的另一家央企高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铝的盘子弄得太大,什么都想做,但是除铝以外,其他方面都不擅长,如何能做好?此外,中铝选择收购力拓的时机也不好。”

  中铝是以每股约60英镑的价格获得力拓集团9%的股份,但3年多过去了,股价依然没有回到过60英镑,截至目前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因为这桩收购,中铝大幅增加银行借款,2008年末的资产负债率较 2007年提高了51.62%。

  上述另一家央企高层认为:“更为关键的是,中铝拿了那么多钱去投资,竟然没有获得董事会席位。”

  中铝的海外资产经营并不尽如人意。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为零,净利润为亏损13.77亿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铝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继续亏损1.40亿元。

  整合能力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收购的企业太多。与此同时,对于收购的企业也没有进行很好的评估。

  中铝的另一大问题是,违规上马新项目。这些项目与国内其他企业违规上的项目一起导致了氧化铝、电解铝产能的严重过剩。

  审计署称,中铝自建和收购的10个电解铝、氧化铝等项目,未经国家核准或未通过国家环保验收,截至2008年底项目累计投资92.81亿元。

  谁分享了南方电网多收的逾50亿电费?

  李毅

  国家审计署20日发布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南方电网”)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查出2006年至2009年,广东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未报国家发改委批准,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在电价外收取燃气燃油加工费等56.28亿元,其中35.10亿元用于补贴未经核准违规建设的电厂。

  记者就此事致电南方电网新闻发言人肖海,但其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该公司部分其他高层也均表示不便回答或不予接听。

  一位接近南方电网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是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加收电费,则钱很有可能给了地方所属的电力公司,用以补贴地方发电厂。该人士介绍,由于发电厂与电网早已经分开经营运作,因此电网公司是不用自建发电厂的,而且作为央企的南方电网如果想自建发电厂,国家发改委也不可能批准。另一方面,同为央企的五大发电集团建设电厂也要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因此其既不敢也没有必要违规建设发电厂。

  因此该人士分析称,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中所称的“未经核准违规建设的电厂”有可能并非南方电网所建,而是地方所属的电力公司所为。

  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违规建设的发电厂一般均为火电厂,水电厂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厂规划审批很严格,违规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记者查询广东省发改委官方网站的“项目审批后公告”一栏发现,自2006年7月30日至2009年12月30日,广东发改委未审批通过一项火电项目,所列均为风电或太阳能发电项目。

  南方电监局一位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广东省早在2006年就已宣布珠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新规划布点建设燃煤火电厂,但不包括广东省其他地区;同时,地方政府给地方电力公司所建的发电厂补贴并不方便采取行政拨款的方式,并且也很可能无款可拨。因此或许采取由总部位于广东省的南方电网出面补贴的方式曲线进行。

  上述接近南方电网的人士告诉本报:“所谓对违规电厂的财政补贴,很可能是地方政府给的‘政策’,让南方电网在电费中多收几分钱,用于对地方违规电厂的补贴。”

  他同时表示,尽管南方电网身为中央企业,归国家发改委直接管理,但其利税皆由地方政府收取;在实际电价的收取方面,国家发改委只规定“标杆电价”,而实际收取的电价则由地方发改委具体制定,且其间亦有颇多辗转腾挪之处。

  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同时披露了南方电网在会计审核、财务管理以及职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天威集团海外1亿美元投资或“打水漂”

  王佑

  20日,审计署披露的“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09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报告指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天威集团一项投资额约为1亿美元的海外项目,面临投资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这家海外公司名为“Hoku Scientific”(下称“Hoku”),大本营在美国,它也是天威集团的第一家海外控股公司,主要业务为多晶硅、太阳能系统集成等。

  审计报告指出,2008年3月,天威集团控股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天威新能源”)未经慎重决策与海外某公司签订10年期、4.68亿美元购货合同,并预付7900万美元货款。

  天威新能源主要从事光伏太阳能中、下游产品——晶体硅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系统工程的研究、制造、销售和服务。

  公司曾在2008年与Hoku全资子公司敲定了为期10年的多晶硅供应合同,从而保证其上游多晶硅的稳定供应,当时,中方预付了7900万美元的货款。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告诉记者,2008年上半年是光伏产品价格最高的时刻,多晶硅价被爆炒到了400美元/公斤以上,企业之间签订长单的比比皆是。事实上,在同一时间段,Hoku也与尚德控股、三洋、Solarfun等知名光伏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

  “但随后,金融危机突然到来,这使得多晶硅价格暴跌到了100美元/公斤以下。同时,大量下游的硅片、组件企业无力卖出货品,导致不少多晶硅厂的建设、运转都出现问题。”汪刘胜指出。

  审计署的调查结果表明,2009年,该海外公司濒临破产、无法履约,天威新能源以债转股方式控股该公司,并又投入近1亿美元。

  记者从各方媒体报道中看到,天威新能源目前控股美方企业60%以上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中方公司的做法是:首先,将Hoku预付的7900万美元多晶硅采购款中拿出5000万美元,转为Hoku股票及权证;其次,天威新能源也将提供5000万美元债务融资,在2010年之后,该5000万美元的融资也逐步到位。 此外,天威新能源也曾计划继续对其投入资金,以帮助该美国公司建成位于美国Pocatello市的工厂。天威新能源对这家美国企业的融资及其他投入等,总计约1.29亿美元。

  天威新能源董事长丁强在收购完成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美国的贸易保护非常严格,如果在美国本土没有企业,想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并非易事,所以我们需要在美国本土有自己的公司。但当时,他并没有透露收购的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对方破产而无法履约的问题。

  中钢“88.07亿资金占用”祸起预付款

  陈姗姗

  20日的央企审计风暴也指向了刚刚宣布最高管理层更迭的中钢集团。其中,中钢集团“被合作伙伴占用资金88.07亿元”最引人关注。

  审计报告特别指出这项被占用的巨资,截至2010年6月底,中钢集团还未对风险状况进行系统评估,没有形成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预案。

  记者昨天采访中钢集团多位管理层获悉,此次审计公告中所指的“资金占用”,是中钢集团为购买钢材向一些钢厂提前支付的预付款。

  “预付款模式在钢材贸易中是被钢厂和贸易商广泛采用的,但是否造成风险,主要要看付款对象是谁,是否对其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以及对单一对象(钢厂)的付款规模有多大。”中钢一位内部高层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而这也正是审计署所指的系统评估和风险应对预案。

  预付款风险

  作为钢材贸易商,中钢将钢厂生产的钢铁产品卖给下游用户。

  中钢的上述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所谓88.07亿元的占用资金,是指截至审计署审查时段,中钢向几家钢厂支付的预付款的余额累积。当时,与中钢合作的钢厂有多家,但民营钢铁企业居多。“钢厂和贸易商之间的关系一向地位不平等,一直以来,钢厂尤其是国有钢厂都更有话语权,而中钢为了更多地控制资源,与民营企业进行包销等形式的合作更容易达成,不过,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也相对巨大。”

  据记者了解,中钢与民营钢厂合作所经历的最大风险,就来自于山西民营钢厂山西中宇钢铁有限公司(下称“中宇钢铁”)。

  中宇钢铁与中钢的贸易往来最早始于2007年,双方的合作模式主要是,中钢包销中宇钢铁的钢材产品,并提前两个月预付货款。“这种合作模式本无太多异常,但中宇钢铁本身的交货能力和运营状况,却蕴含着巨大的潜在风险。”上述高层人士表示,事实上在当时,中宇钢铁就一直处于边建设边生产的状态,由于生产成本高、资金链紧绷,再加上管理不善,公司一直盈利状况不好。

  与中宇钢铁的合作,按时支付预付款的中钢却无法如期正常获取相应数量货品,最终也被拖入了“财务黑洞”。

  “当时的动机主要是想扩大业务和销售额,但却没能控制好规模和风险,直到现在,中宇钢铁的生产经营状况也还不正常。”参与中钢钢铁贸易的一位管理层昨天对本报记者坦陈,目前,中钢已经算是中宇钢铁的比较大的债权人,正在积极牵头引入第三方,对中宇钢铁进行重组。

  当然,审计署所指的“88.07亿元资金占用”,并不仅仅是指中钢与中宇钢铁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其他钢厂。

  上述管理层对本报记者透露,在审计署调查后,中钢已经开始通过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来降低这方面的风险,比如尽量避免参与合作的钢厂数量过于集中,避免与一家钢厂的合作规模过大等。

  来自下属企业的风险

  而除了资金占用风险,审计署的公告中,还指出了中钢集团下属的中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及东悦投资有限公司2007年至2009年度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以及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均存在问题。

  比如在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中钢国际控股销售钢材业务风险控制不力,形成损失233.90万元;中钢国际控股佣金协议不规范,协议未列明第三方的义务和违约责任。

  在投资管理方面,中钢天津响螺湾项目尚未经国家发改委核准,中钢集团也未将该项目作为非主业性质房地产投资项目向国资委报告,而且其中有6个分项目邀请的招标单位仅为2家,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同时,中钢国际控股所属中钢国际广场(天津)有限公司的设立也未经商务部核准。而中钢国际控股进行的3个境外投资项目,也未严格执行国家境外投资活动报告制度。

  对此,中钢集团新闻发言人李可杰昨天告诉本报记者,在审计署调查后,中钢集团于去年9月成立了审计整改小组,对相关责任人和违纪事件进行了处理。

  中国联通旗下企业4年收取假发票1400万

  刘佳

  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了对中国联通2009年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指出中国联通在会计核算、关联交易、部分物资采购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够规范和严格等问题,要求中国联通予以整改。

  据悉,本次审计署重点审计了中国联通本部和8家所属公司,涉及资产2805.25亿元,占中国联通资产总额的54.71%。

  审计报告指出,中国联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上存在问题。主要涉及提前确认收入、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不完整、本部与上市公司费用分摊不准确以及广告商和代理商出具假发票等问题。

  审计署经对中国联通所属4家企业2006年至2009年部分发票进行抽查,发现广告商和代理商出具的假发票涉及金额共计1400.81万元。

  中国联通在项目招投标方面也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有:所属5家企业部分重大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未进行公开招标,截至2009年底共涉及金额18.81亿元。

  针对审计署就审计评价意见中涉及联通公司下属企业的主要问题,中国联通发表公告回应,上述问题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财务报告、审计意见以及内控评价没有重大影响,目前公司已经结合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进程积极进行整改。

  对于个别广告商和代理商向公司提供虚假发票的问题,中国联通经查其经济行为真实存在,公司已要求对方提供规范的发票并进行了更换,并在集团范围内开展发票合规性检查,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发票等外部票据管理的通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加强对于假发票的鉴别能力,进一步细化发票管理流程和建立黑名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