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冯海宁:打造阳光央企不能沦为口号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 18: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燕赵都市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就审计署披露的17家央企存在多项违规问题,21日国资委表示,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堵塞管理漏洞、并不断增强透明度,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要求企业领导人员带头厉行节约,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22日《新京报》)

  央企薪酬福利与职务消费年年审计,年年都有不少问题。2008年度审计结果显示,东航下属企业发一亿“福利”,神华下属企业为职工“谋利”。综合各种审计结果来看,央企滥发福利极其普遍,为职工谋利的手段多种多样。

  国资委称,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这能管住央企贪婪的欲望吗?难。央企滥发福利并不是今天才发现,监管部门一直在规范一直在加强管理。例如,2007年推出过“遏止央企高工资薪酬改革五步走”,但各种监管措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国资委还称,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监督,这才点中了问题的要害。央企滥发福利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央企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外部监督基本很难发挥作用。

  一方面,目前央企数量多,集团公司下面二、三级子公司非常多,有的企业层级更多,国资监管者鞭长莫及,根本就管不过来。另一方面,尽管每家央企内部都有纪检部门,但无疑是自己监督自己,更靠不住。所以,借助外部监督治疗央企“贪婪病”才是正道。

  让人不解的是,国资监管者总是热衷于央企内部监督。例如,2009年下发文件称,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接受职工民主监督;2010年有关负责人又称“央企领导的职务消费的情况要向职工公开,透明运行”。说来说去总是绕不开内部监督。如今,在审计署披露的丑闻面前,国资监管者终于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监督了。不过,这句话是否是应付舆论质疑一句口号,还需观察。因为媒体和社会监督是有前提条件的,但到目前为止,显然公众与媒体还不具备监督央企的条件。

  首先,由于央企利润流向和管理成本不透明,很难监督央企滥发福利和职务消费。公众目前仅仅知道央企上交了一点红利,而绝大部分利润流向不透明、不具体,再加上管理成本不透明,央企滥发福利的空间就非常大。

  其次,由于央企高管权力不透明,公众无从监督。无论是各种滥发福利的行为,还是职务消费,实际上都是权力缺少监督的结果。滥发福利究竟是谁批准的,经过哪些程序,公众一概不知自然无从监督。

  再者,由于央企薪酬福利不透明,社会难以监督。多年前有媒体就追问央企薪酬和央企高管薪酬问题,国资监管者的回应是,适当时候公布,但至今未见公布,央企真实的薪酬福利今天还是一道谜。

  在我看来,监督央企并不难,关键在于有关部门是否有诚意创造社会监督央企的条件。从根本上来说,治理央企滥发福利,除了央企自我监督、国资委监督、社会监督之外,还要改变政企不分和央企垄断这些深层次问题——— 当央企没有垄断利性利润,自然没有了滥发福利的空间。

  □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