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艺术品天价频出反衬货币贬值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4日 15: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国网-时代商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首席评论员 韩雷

  5月22日晚8点,中国嘉德2011春拍首次推出的古代及近现代书画联合夜场在北京举槌,总成交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其中,最受瞩目的拍品——齐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起拍后,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一位场内藏家以4.255亿元人民币将其收入囊中,这也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中新网5月23日)

  中国艺术品拍卖起步晚,但势头却极猛,2007年时,中国(不含台湾省)艺术品拍卖份额就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并且在接下来的3年里超越了英国和美国,在2010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占了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33%。去年我国出现了一系列的天价拍卖品,而市场预测,今年将有大幅提升。艺术品拍卖与国家的财富和实力有关,不过,中国的财富远不及美国,人均收入更是在全世界排在下游,如此迅速地成为世界第一,并不断创出艺术品拍卖纪录,背后所隐含的,是财富过于分化,和持续通胀引发的贬值忧虑。

  去年中国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成为世界第一,同样出现了一批天价拍品,像5.5亿元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4.368亿元的黄庭坚《砥柱铭》,3.08亿元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艺术品市场全面走向“亿元时代”。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不仅仅是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在海外楼市上,来自中国的资金“扫盘”现象也频频发生。中国香港的房价,在世界上位居前列,但在今年5月份两次豪宅价格刷新的纪录,都是被内地人所为,香港最贵的七个豪宅,全部被内地人买下。

  不论是艺术品还是豪宅,频创天价的背后,都是那些怀着贬值焦虑的热钱在流动。

  当货币泛滥且没有安全的投资场所时,艺术品和豪宅就会成为吸引资金的最佳场所。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经济泡沫吹得最大的时候,日本人就曾在全世界范围高价收购艺术品和楼盘,美国人曾经恐惧地惊呼,美国要被日本人买下了。世界上价格最高的几大艺术品中,大多是日本人在那个时候买下的。

  不过,好景不长,泛滥的货币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泡沫就会破灭。当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日本人无奈又把买到的楼盘低价出售,把艺术品锁进保险箱。

  我国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4万亿元财政刺激计划,还放出了10万亿元的天量贷款,去年的贷款也仅略有下降。而我国的外汇制度,更是要为每一美元的外汇发行等值的人民币,如此集中、大量的货币供应,造就了全国楼市暴涨和艺术品拍卖的连创新高。而由货币推高的股市,也让众多上市公司高管和投资者暴富,像有着股神之称的刘益谦,2009年和2010年仅拍走的三件艺术品,总价就高达5.835亿元。

  如果说投资海外豪宅,还有着居住和帮助移民的功能,投资艺术品则更明显充满了贬值的焦虑,当货币变得不值钱的时候,艺术品的保值功能也就被高估了。如果说中国的艺术品应当值钱,倒不如说背后反映的是货币更不值“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