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记者 庞东梅
近来,部分城市停车费上调以及高速公路收取的高额过路费成为焦点,由此引发的乱收费、乱停车现象更是引人关注。人们进而对不尽合理的高收费提出质疑。
5月24日,北京的王先生一大早带着老母亲到同仁医院复查手术后的左眼,仅停车费就花掉了70元,这已经是他一个多月内第四次花费如此高额的停车费。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妈妈年纪大了,腿脚不太灵活,总不能上个医院还要挤公交吧,停车费再贵,我还是得开车去。”即便这么高的停车费,在同仁医院周边找个停车位也不容易。原本看病难就已经让百姓头疼不已,现在停车难、停车贵也成为百姓生活中面临的新负担。
高收费 利民生?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快捷的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四通八达,成为百姓走向富裕必要的基本设施。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包括大部分西部省份高速公路已基本上做到了直通县级城市,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为了回收成本和道路的养护,在一定的期间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可取的。然而,高速公路高收费以及公路乱收费的顽疾早已是公认的乱象。近期随着“农产品涨价”以及“菜贱伤农”的调查,流通环节的高收费和乱收费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过高的路桥费,推高了物流成本,最终也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
原本该服务于百姓、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停车场和高速公路,何时已经走了样,成为利益链上的一块“肥肉”?
收费流向何方?
作为公共物品,收取的高额收费究竟能否流入公共财政的体系之中?
从北京市停车收费的几种方式来看,只有路侧停车场,因为产权方是政府,政府委托给专业停车公司管理。作为管理方的停车公司需要给政府缴纳一定的“占道费”,这一小部分费用可能会与财政有关,其他大部分收取的费用则流入了各类企业和专业停车公司。例如,居民小区的停车费都进入了物业公司的腰包。
对于高速公路的收费信息,人们更是一知半解。一般情况下,政府还贷公路都有一定的期限,在期满贷款还完后只需要征收很少的费用即可。事实上,许多超过期限的公路照样在高收费。公路财政如同土地财政一样,在地方政府的实际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却在预算之外,让人们难以了解道路收费的具体流向。而对于超载的罚款,更是不知其踪,因为很多罚款根本就没有发票,游离于财政体系之外。
百姓不仅不知高额的费用流向何处,而且对这些费用究竟花在了何处,是否用在了交通等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设施的建设或者民生领域,也是无从得知。
治理乱象 信息透明是第一步
北京已有接近500万辆车,有人测算一年停车费大约有100亿元。而高速公路的费用更为可观。这些费用至今都蒙着神秘的面纱。我国在2004年后就规定对收费的价格要进行听证、议价,但是事实上这一制度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监管的不力,也是乱象存在的一大因素。面对当前出现的众多乱象,人们强烈要求信息透明,要求公路财政纳入预算之内,同时加大监管的力度。
公开透明,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涉及的利益链条,成为信息公开必然要克服的问题。就拿公路建设来讲,当前我国形成的公路建设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早就不局限于同一条公路了。地方政府用这条公路收取的费用偿还另外一条公路建设贷款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商业性公共品供应模式,而变成了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财政手段。“公路财政”俨然成为了另一个“土地财政”,治理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我们看到,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方向是将预算外的收入逐步纳入预算内,相信随着财政预算改革的推进,将有利于相关费用的公开透明。
根治乱收费的现象,从更深的层次来考虑,就要求地方政府立足于为百姓提供更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斩断乱收费、高收费的利益链条。这样才能真正治理各地的乱收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