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 12: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青年报
余儒文 绘
产品介绍前后自相矛盾,建议投资前仔细推敲条款以防“中招”
理财产品的“花头”何其多。昨日有客户向本报记者反映,花旗银行一款理财产品的所谓“保本”不靠谱,产品介绍前后自相矛盾,一方面表示“到期100%澳元保本”,另一方面又表示“在最差情形下,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客户认为花旗银行的这种做法造成自己差一点被误导,而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将关注这一问题。
本报记者 徐可奇
产品介绍前后自相矛盾
“花旗银行的这款理财产品介绍竟然前后自相矛盾,所谓的保本太不靠谱了。”客户张先生对记者表示,他最近在了解各家中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时发现,花旗银行正在发行一款“2年期挂钩黄金指数基金澳元票据”,在产品介绍中特别表示“到期100%澳元保本”。
但花旗银行在产品介绍中同时提到在最差情形下,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面临的风险包括投资者以少于本金的数额提前赎回的风险、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乍一看,还以为花旗的这款理财产品‘保本’很安全,没想到其中竟然有‘花头’,真是差一点被误导。”客户张先生同时对记者表示,花旗银行在产品介绍中宣传这款产品“高收益”,但实际收益根据不同发生的情形会有很大差别,并不一定能有高收益。因此,客户张先生认为花旗银行不仅在产品介绍中前后自相矛盾使“保本”不靠谱,而且涉嫌利用“高收益”吸引客户。
银监局表示关注该问题
花旗银行该理财产品可能使投资者损失全部本金。但根据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应坚持审慎、稳健的原则对理财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不得投资于可能造成本金重大损失的高风险金融产品。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花旗银行在产品介绍中以醒目的黑体字标注“到期100%澳元保本”,但“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并未以醒目方式标注。客户张先生认为花旗银行的这一做法也有误导客户的嫌疑。
据了解,上海银监局在近日发布《关于近期上海地区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销售行为的风险提示》中表示,上海地区部分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销售环节中存在理财销售人员误导客户等情况,并要求在沪商业银行总行在设计和发行的理财产品销售文件和宣传材料中,应提供全面、完整的理财计划相关信息。
记者昨日将花旗银行该理财产品介绍出现的自相矛盾问题向上海银监局反映,相关负责人在记下了该产品具体名称后,表示将关注这一问题。
挂钩类理财接近零收益
根据研究机构普益财富统计,今年4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276款。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1035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只有1款没有实现预期收益率,就是花旗银行推出的“1年期人民币结构性投资账户——挂钩一篮子消费类股票每日累计收益”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
该款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为8.00%,发行于2010年4月19日,投资起始日为2010年4月27日,投资期限为1年。产品挂钩对象包括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493HK)、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2319HK)、李宁(专栏)有限公司(2331HK)以及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3368HK)。
花旗银行该理财产品于每个股票交易日监测所挂钩的股票,若当日所有挂钩股票观测值高于或等于其各自指示性收益率触发点,则该日可以获得8.00%的年化收益率;若低于各自指示性收益率触发点,则该日没有收益。
也就是说,花旗该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等于8.00%×观测期内所有挂钩股票观测值高于或等于其各自指示性收益率触发点的交易日总天数(不含受干扰日)/在观测期内的交易日总天数(不含受干扰日)。从实际情况来看,所有挂钩股票观测值高于或等于其各自指示性收益率触发点的交易日总天数仅为1天,因此产品到期收益率为0.0325%。
》专家建议
留心产品条款
“通常客户看到银行宣传理财产品保本,很容易就相信而不大会去核实。”一家国有大银行上海分行的资深理财师陈先生对记者表示,由于不少银行理财产品在金融危机期间表现惨淡,令不少客户的资金损失惨重。眼下很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主打“保本”概念,以消除客户对亏损的担忧。
资深理财师陈先生建议,投资者既不要只顾及到产品介绍书上的“保本”字样,也不要轻信客户经理口头作出的“保本”承诺,因为这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对极端情况下的收益说明一般不显眼,所以客户一定要留心理财产品的所有具体条款,逐一推敲有无特殊条款以防“中招”。“理财产品在运行中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资深理财师陈先生对记者坦言,“投资者可能损失全部本金”一般来说属于“黑天鹅”类型的小概率事件,但不等于不会发生。目前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有完全结束的迹象,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在国际市场上显著上升,因此投资者对于可能涉及这两类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