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经济台滚动新闻 >

[经济半小时]“流”在北京(20110525)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5日 23:0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7c3a0005fe964f91962583d77790a817

进入[经济半小时官网]>>

  主持人: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 4月份公布的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人口的流动性比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了80%,外出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一个常态。想让生活过得更好是促使人们外出工作的重要动力。我们以北京为例,在5月初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中,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外地人。大量的外地人的流入,不但改变着城市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外地人在北京生活得好吗?他们为什么希望留在北京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位城市白领,看他们在北京的生活状态。

  她叫小米,25岁,在一家设计公司做室内装饰设计工作,聪明、时尚,最喜欢做的事情是逛街,最爱看的书是《杜拉拉》,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款好包。小米说,她要做一个像杜拉拉一样的职业女性,对于现在的工作环境她也很满意,舒适、宽敞,更重要的是,每天在这里她可以享受到很多阳光,因为每天回到住的地方后,她就再也享受不到了。

  小米:我们离对面的人家特别近 已经堵住阳光了。

  这就是小米住的房间,窗户距离对面的楼房只有十几公分,只要随意一伸手就可以伸到对面的窗户中去。而由于两个楼之间距离太近,屋内的采光成了大问题,阳光对于小米来说自然成为了一件奢侈品。现在是上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屋内却是漆黑一片,因此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电灯都必须一直开着。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件常备电器,那就是电风扇。小米告诉记者,由于房间的通风不太好,屋内非常闷热,只要这里呆几分钟便会浑身大汗。而房间里同时也非常的潮湿,厨房里的菜板只要一段时间不用就会长出霉斑。

  小米:挺潮的,有时候厕所地漏里面的水会泛上来。

  小米说,自己刚开始还不太适应来往于工作和居住环境之间的心理落差,但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只是每天上班下班的长途跋涉还是让她有些吃不消。

  小米:离上班太远了,大概得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每天下班,小米都要随着下班的人流步行一段距离到达国贸地铁站,然后坐着拥挤的地铁从国贸站出发,经过8.7公里到达芍药居站,再换乘13号线途经19.4公里到达龙泽站,再从龙泽换乘公交车继续北上经过8站,到达自己居住的地方史各庄。

  小米:有时候晚上回家之后都觉得浑身无力,基本上累得时候就在路上睡觉了,有的时候就坐过站了。

  这便是小米居住的地方,一座农民自建的楼房,每一层有十几间这样的小屋,每一间小屋大概有十几平米,租金在200-600元之间。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房间内设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尽管房间内除了摆放一张双人床之外几乎摆不下任何其它的家具,但是对于小米和她的爱人小郭来说,这里是难得的独立小天地。

  小米告诉记者,她租的这间房子一个月只需要380元,而同等条件的房屋租金在北京市区内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两千。尽管住在这里每天上下班要比住在市区内多走两个多小时,但对他们来说,却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小米:也想过要搬家的情况,最后综合考虑一下还是适应适应吧。

  小米告诉记者,现在每天4个多小时的上下班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喜欢看书的她现在也没有什么时间看书了,每天回到家后简单地吃点东西就得准备睡觉。

  记者:看到女朋友那么辛苦,心疼吗。

  小郭:心疼啊。

  小郭,小米的爱人,是小米大学的同班同学,和小米一样做室内装饰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看到小米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他很心疼,但又无可奈何。小郭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和小米每个月平均收入大概都是二千五百元左右,加在一起是五千元,两个人吃饭每个月要1800元,交通400元,电话费200元,添置衣物400元,小米的化妆品200元,生活用品100元,同学结婚、人情往来、请客吃饭600元,休闲娱乐300元,再加上房租水电500元,有名目的开支就是4500多元,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开销和计划外支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所剩无几,即便住在这里有着诸多不便,但他们已经无力承受再高的房租,这里也就成为了他们无奈之中的选择。

  小郭:每个月挣多少,基本上总攒不下来。

  小米:以前也算过,但是都是花在一些小地方上,这些地方又是不得不花的, 所以索性也就不再算了。

  小米说,她和小郭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快两年的时间基本没有攒下什么钱,碰到某个人推迟发工资或是业绩不好的时候还会有断粮的情况出现,有时还得和父母借钱。而他们小两口因为钱的事情吵架也是家常便饭。

  小郭:越没有钱越乱买,这个月没钱了你想办法啊,不能总让我出去借吧。

  小米:反正阿姨也快来了,你可以和她借。

  小郭:我妈来了就和我妈借啊。

  小米:你的意思是让我给我爸打电话?我跟我爸开不了口,我上个月刚要过,你让我怎么和他说。

  小郭:我怎么不知道啊。

  小米:难道我非得当着你的面打电话吗。

  对于他们吵架的原因,小郭说,这两个月他们的业绩都不是太好,经济上就比较紧张,而小米今天却去买了80元钱的面膜,他算了一下距离下个月发工资还有很长时间,而他们手头的钱却所剩无几,所以他们又得去和父母或者朋友借钱接济了。

  小郭:这个月的生活费肯定是不够了。

  对于小郭的指责,小米也承认自己做的不对,但她觉得,他们已经把居住标准降到了最低水平,平时自己也不敢买太贵的衣服和化妆品,而这次只是因为多买了几张面膜就弄得不可开交实在是有些委屈。

  小米:哪个女孩子不希望自己漂漂亮亮的,所以我就是买点面膜,但我可能买得有点多,刷的有点过了,所以他可能就不太高兴。

  在小米房间的墙上有许多小米自己亲手做的小装饰,把房间点缀得十分温馨,她告诉记者,她希望有一天能住进自己设计的房子,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和小郭凭借自己的专业做出点成绩,就算不能长期生活在北京,也可以积累一些经验之后回家乡发展。

  小米:先在北京先呆上三四年,然后再跟他回家乡发展,或者回我们家发展都可以,因为不可能长期在北京呆下去。

  每天早上六点,小米和小郭就要起床洗漱准备上班了,小米告诉记者,由于早上七点到九点这段时间乘公交车去市内上班的人太多,必须要赶在高峰前出门,不然就很有可能挤不上车。

  小米:要么你就早点过去,早点过去可能人还不太多。你越起得晚,过去的人就越多 越挤不上,好不容易挤上了,可能后面的人就把你拽下去。

  今天他们出来得很早,还不到七点钟,但记者看到,在这排队等车的人已经很多了,上班的人流也在不断地从史各庄的四面八方赶过来,一辆辆接踵而至的公交车,在不断地向市区内输送着上班的人群。小米和小郭尝试了好几次,终于被推上了一辆臃肿的汽车,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征程。

  小郭:都是上班族,各种各样的职业。

  记者:在你们那个楼里大概有多少。

  小郭:大概得有90%左右。

  小郭告诉记者,在史各庄居住的外来务工者有数万人之多,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市内的上班族,而这其中也不乏许多高收入者。

  小郭:我就认识一个朋友,是搞IT的,在北京工作有四五年了,而且自己买了车,也住在这里。

  记者了解到,在这里居住的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有着不错的收入,如教师、导游、、IT销售、媒体从业者等等。并且不断有人在向这里搬迁,导致了这里的住房需求大增、房源紧俏。这位房东就告诉记者,她们家的小楼早就没有了空房,而且最近还不断地有人来问租房的事。

  由于现有房屋无法满足大量的租房需求,史各庄的村民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盖起了房子。街道两旁堆满了形形色色的建筑材料,下面是来往的行人,上面就是正在盖的楼房。记者看到,许多村民把自己先前的平房推倒之后用原来的地基直接就盖起了楼,而盖楼时也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许多小孩子还下面玩耍。

  小米:他们施工的时候 上面经常会掉下来一些土呀或者什么的下来。

  小米告诉记者,现在正在盖的这些楼房工期都很短,有些路只要一段时间不走就会出现许多新楼。

  小朱,某研究所研究员,负责基因测序工作,他和几个同事一起住在这里。他告诉记者,对于像自己一样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一个月的工资甚至在市区内租不下半套房子,相比之下,这里是最适合他们居住的地方了,一间稍大一点的屋子可以住下两个人,房间格局也比较好,但毕竟属于简易楼房,许多设施都比较粗糙。

  小朱告诉记者,他们楼里所有的供水就是靠着这样的水泵打上来的,有时到了夜里,水压不足,高一点的楼层就没有水了。同时记者也发现,这里的楼与楼之间几乎都没有什么距离,互相遮挡着本应属于这里居住者的光线,而各楼之间相互拉扯的凌乱的电线更是让人不禁为这里的住户们的安全担忧。

  小米:你毕竟住一个一个月380的地方你还能要求什么。

  记者了解到,村民们自己盖一栋这样的小楼大概要花20多万,而一栋楼按40间屋子计算,每间屋的租金每月500元,一个月就可以收2万元,几乎一年就可以回本。另一个让这里的村民大胆盖房的原因就是,这里盖好的房子绝不愁租不出去,这位房东的房子还没完全盖好就有好几间被订了出去。

  史各庄天桥,是史各庄的上班族们从市区回到史各庄的唯一通道,每天晚上6点开始,一批批的上班族就从这里不断地涌向史各庄,而这样的人流足足要持续4个小时。随着新楼房建设的不断完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里的租房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