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6日 07: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高国华
记者高国华高达62万亿元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高净值人群。个人和机构对于资产保值增值持续而旺盛的需求,正在拉开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大幕”。
招商银行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元,较2009年增长19%;预计201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72万亿元。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活跃使得我国富裕阶层规模逐年扩大。上述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其中,超高净值人群超过2万人,而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人口逾7万人,较上年增长19%。预计2011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提升至72亿元。
在上海举行的“2011陆家嘴论坛”上专门以“建设上海资产与财富管理中心”为主题举行一场高层对话。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妙根认为,我国财富管理的序幕已经拉开,而公募基金13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财富管理发展的缩影。俞妙根援引数据说,13年间,内地公募基金机构数增长了10倍,从1998年开始的6家到目前已经超过60家。2010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2.5万亿元,较1998年的107亿元实现了高达234倍的增长。
除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基金专户在过去两年中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占尽渠道和客户优势的银行理财产品,从“灰色地带”走出的阳光私募,以后起之秀身份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按照国际咨询管理机构麦肯锡的预测,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2016年有望达到1.4万亿美元,每年创造的利润则可达20亿至30亿美元。
伴随着交易工具和投资策略的日益丰富,特别是股指期货市场顺利启动,资产管理机构所饰演的“角色”也在悄然转换。它们不再只是替客户投资赚钱,而是变身为财富“管家”,通过各种风格和运作模式的理财产品,帮助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的投资者最大限度实现其理财目标。今年以来,在避险情绪升温的同时,债券基金、保本基金等低风险投资品种开始大行其道,成为内地公募基金发行市场的重头戏。“各种收益配比的理财产品不断涌现,显示资产管理市场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顾颉说,这也意味着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市场正迈入变革前夜,即从交易型、投资型市场向理财型、配置型市场转变。
俞妙根表示,财富管理在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腾出了空间。在这个过程当中,上海的证券、期货等市场获得了长足发展。“财富管理与中国的金融机构发展密切相关,也为金融体系的制度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创造了很多的互动空间。”俞妙根表示,不仅是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包括银行和私人银行业务,都能在财富管理的平台上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和更多选择的服务。同时财富管理也需要资本市场中各子市场,比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而这些市场可以促进财富管理的发展。
“这就形成了互动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财富管理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俞妙根表示,从更大范围来观察,资产管理市场的不断成长有赖于法律制度、税收制度的持续完善。这意味着徐徐开启的资产管理市场大幕,正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生态环境”的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