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9日 22: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刘红霞报道
27个月以来的首次车市负增长,让汽车产能过剩之说再次浮出水面。
早前有央视报道称,我国汽车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倾向。到“十二五”末,我国汽车总产能将超过4000万辆,而去年我国的汽车销量为1800万辆,这就意味着,今后几年销量必须保持每年20%左右的增长,否则产能过剩将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实现年均20%左右的增长似乎有些困难。“我国车市在经历一番高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了理性调整期。而且,汽车是一个弹性很大的消费品。在高通胀下,居民削减这方面支出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汽车行业产销量高速增长已经成为可遇不可求的事件了。”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研究员铁志海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进入2011年,购置税优惠、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纷纷退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都积极实施治堵限购政策,油价接连高涨……诸多利空政策齐聚,今年车市惨遭“流年不利”。4月份的车市产销双双滑坡,给车市蒙上了一层阴影。业内普遍预计,今年车市增速会低于10%。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轮“产能过剩”应属于结构性过剩,而非全行业的整体过剩,其中尤以自主品牌车企最应值得注意。“目前,豪华车的增长速度还不足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仍需进口,一些主流的合资车型也供不应求。但对于一些品牌比较弱势的中低级车型,虽然总体产能不大,但市场需求却相对过剩。”全国汽服委汽车咨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张志勇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专家也表示,排名前10位的大企业集团其市场占有率超过80%,这些企业的产能并不过剩。然而,不少中小企业一年销售不过几万台,产能却能做到10万辆甚至是20万辆,加之其产品又缺乏市场竞争力,这种无效产能才是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隐患”所在。
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认为,产能利用率不达到80%不能新建分厂,新建分厂要和兼并重组相结合,扩大产能将来还要跟新能源汽车相结合。
“如果以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现状,加上政策规定合资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品牌,我觉得自主品牌出现产能过剩的可能性很大。”铁志海说。作为“隐患”主力军的自主品牌似乎面临着巨大压力。
“但这也是自主品牌的一个成长的机会。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竞争程度必然加强。有些企业被淘汰属正常现象,但也有些企业会趁此机会奋发图强。例如,自主品牌就可以在这种竞争力下,把自身的管理技术、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做好,进一步做大做强,最终发展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主流品牌。”张志勇说。
对于可能造成中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隐患”。铁志海建议:“国家应严格审批,防止项目盲目上马,淘汰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企业。当然中小企业也该积极完善自身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设法扩大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