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0日 08: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5月30日消息,据港媒报道,近日遭投资者狠沽的蓝筹股利丰(494) ,昨日极罕有地发表澄清公告,向日前出报告唱淡该公司的欧资大行瑞银隔空开火。
据香港《苹果日报》报道,香港市场最近热闹异常,近日遭投资者狠沽的蓝筹股利丰(494) ,昨日极罕有地发表澄清公告,向日前出报告唱淡该公司的欧资大行瑞银隔空开火!双方主要争论的观点,是瑞银认为在新会计制度下,利丰新收购的项目表现若不达标、收购代价可获得调整时,反而可为集团带来丰厚的非现金账面收益。
利丰认为瑞银在论述这事情上,有4大不准确的地方。但据悉,瑞银内部对利丰的批评并不同意,不排除会有进一步的反击举动。上市公司出通告高调反击证券商,这做法相当罕见,以蓝筹股来说更属首次。虽然利丰力陈其观点,但瑞银报告的威力未减,利丰继周四急泻5%后,周五早段再下挫7%,午后跌幅收窄,收报 16.2元,仍跌2.6%。
不过,有基金经理收到由瑞银发出没有署名的电邮备忘,继续唱淡利丰的基本面:“相信大部份人都已知道利丰‘那件事’ (THE story) ,那些不相信会计处理观点的人,这里可再给你们另一些看法。”备忘中强调利丰现时估值非常高昂,而该行日前大削其目标价 45%至“震撼价”9元,就很大部份是由于利丰的经营开支正大幅攀升。
有基金界人士透露,瑞银内部认为利丰的批评有断章取义之嫌,他们报告中所陈述的基本上正确,只是利丰用了另一个角度去演绎。有证券界人士称,利丰与瑞银关系向来正常,纵使瑞银自去年中欧债危机恶化时,已长期建议“沽售”利丰,但利丰亦不会因而对该行抱有偏见。瑞银主要是关注利丰近年在进行收购时,较多采用根据盈利表现来分期支付收购代价的协议 (earn-out) ,在新会计制度下,这些尚未支付的代价,会以“负债”方式来入账,如最后收购回来的项目表现不济,利丰毋须支付那笔金额,这“负债”就会回拨至集团损益表上,列为非现金的盈利。
有外资分析员就指出,瑞银这说法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在撰写报告时可能用字较冒险,令人觉得他在暗示“利丰刻意或有能力做好数据”,而当中又有一些事实写错了,才触动到利丰的神经。但该分析员都认同瑞银的说法,利丰的基本因素在转差,尤其是集团未来会减少进行收购,才令市场降低其估值。至于瑞银报告中提到,“即使收购业务所产生的预期收益现值低于商誉价值,有关商誉仍不须进行减值。”香港会计师公会理事丁伟铨认为是瑞银理解错误,他估计瑞银的报告主要想指出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利丰的盈利可能会出现变化,但他指这说法有欠全面。
利丰逐点反驳瑞银观点
1) 瑞银:在新会计制度下,当利丰新收购的项目表现不达标、购入代价获得调整时,集团毋须再多支付的金额,将可拨回至损益表上作为盈利,而确认的商誉不须要接受减值测试。利丰认为陈述是错误的。商誉在每年有减值迹象出现时,都要进行减值测试。
2) 瑞银:利丰采纳新会计准则,容许集团把毋须额外支付的收购代价转换为盈利。利丰认为陈述有误导成份。会计准则不允许管理层酌情将额外的收购代价转换为盈利,如代价的公平值有变动,是需要在损益表中反映出来,但这是集团必须硬性应用的准则,采纳与否并非为管理层的酌情选择。
3) 瑞银:利和被收购后的首两个月录得 500万美元亏损。利丰认为陈述不正确。利和被收购后两个月,为利丰带来 500万美元的除税前溢利,报告所说的 500万美元亏损,其实是利和的物流业务在收购后的核心经营业绩,不代表利和的整体表现。
4) 瑞银:估计利丰在 2011/12/13年度,可分别有 5亿元/ 15亿元/ 25亿元的原本应付收购代价,最后转化为盈利。利丰认为截至现时为止,利丰没发现任何状况改变而需要拨回可能要支持的收购代价,不理解瑞银的估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