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面对油荒、气荒、电荒轮番上演 能源价格改革该提速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31日 07: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当前能源价格改革面临的困局是,政府将能源价格管制作为宏观政策的手段之一,这不仅给推进改革带来不确定性,也往往使调控陷入能源价格的宏观困境。专家认为,现阶段有必要对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响和风险,以及改革的力度和速度进行评估。

  记者谢利近来国际油价冲高回落,让不堪高油价之苦的公众得以略微放松紧绷的神经。自4月底至5月初迟迟没能启动的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目前已经关闭,一些地区一度出现的油荒前兆也随之销声匿迹。

  然而,油荒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年年冬季上演的气荒还记忆犹新,一轮“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又突然来袭,并且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显现出愈演愈烈之势。而按照以往经验,电荒扩大常常加剧油荒的出现。

  作为资源性产品,煤、电、油、气紧密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近年来煤价已基本市场化并快速上涨的情况下,电、油、气的价格还依然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油荒、气荒、电荒的轮番上演,反映在价格问题上是一个难以解开的死结,并进一步凸显出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缺陷与相关改革的滞后。

  但是,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在国际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与国内稳定物价遏制通胀经济政策的双重夹击下,身处尴尬境地的能源价格改革,注定不会走得十分顺畅。

  “三荒”:解不开的价格死结

  电话另一头,正在外地出差的李先生显得有点无奈:“公司已经二三个月没有拿到订单了,很多地炼现在都是亏损的,所以也就没有积极性从我们这里进口燃料油”。

  李先生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外资油料供应商,主要业务是向具有贸易进口经营权的石化企业销售原油和直馏燃料油。不过,近年来,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加大了从产油区直接进口的规模,因此,李先生的公司开始把业务重心转向与国内各大地方炼油厂的合作上来。这些地炼厂因为没有原油进口许可,只能通过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进入2011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曾连续3个交易日创下两年半以来历史高点,相应地进口燃料油价格也水涨船高。李先生告诉记者,炼油厂进口成本上升,而成品油销售端价格却迟迟不动,企业生产越多越赔钱。一旦成品油批发价与零售价出现倒挂,市场对油价上调预期逐渐增强,难免会出现中石油、中石化惜售与中间商囤货待涨的情况,一些地炼企业索性停工检修设备。如此一来,那些主要靠地炼厂供油的民营加油站就会出现无油可售的局面。

  尽管今年发改委分别于2月和4月两次上调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但由于相比国际原油价格远未调整到位且调整时间延后,因此,炼油企业亏损情况并没有得到改观。特别是对那些原料进口成本较高的地方炼油厂来说,生产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来自息旺能源网的数据表明,4月份中国进口燃料油216万吨,环比下滑20%。

  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可作相应调整。但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大环境下,这一机制面临着巨大考验———动,则加速物价上涨,给经济带来不利影响;不动,价格倒挂造成企业亏损,油荒出现,并且也意味着运行仅两年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名存实亡。

  事实上,同样的尴尬也体现在电价和天然气价格上。以当前电荒为例,虽然此次电荒与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和一直存在的电力结构性矛盾有一定关系,但直接诱发因素仍是多年来“市场煤”与“计划电”之间存在的价格扭曲。根据中电联的统计数据,2003年以来,秦皇岛5500大卡煤炭累计上涨超过150%,而销售电价涨幅仅为32%,价格传导途径严重不畅。即使4月份国家上调了部分省份上网电价,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没有好转,五大集团火电业务当月亏损17.1亿元。中电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煤电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部分发电厂已经资不抵债、甚至无钱买煤的程度和范围可能继续扩大,最终给电力供应保障带来很大风险。

  而在天然气领域,巨大的供需缺口不仅导致气荒的出现,也加大了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而要遏制天然气消费市场的无序扩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天然气价格改革刻不容缓。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天然气价仅为同热量油品价格的30%,而国际上通常相当于60%,进口天然气与国内价格严重倒挂。去年开始,一些城市启动了气价调整方案,被认为是天然气价格机制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然而,在宏观层面稳定物价的政策制约下,这一调整暂时被搁置一旁。

  对此,中国石油(601857)大学中国油气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认为,如果不加大价格改革力度,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我国天然气市场供需困局就难以打破,发生气荒的风险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