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07: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饶媛媛
5月3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公告称,方正证券的IPO首发申请获得通过。A股市场的第17家上市券商就此诞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未来新三板、国际板的启动,以及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直投业务规模的逐步扩大,券商对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预计今年下半年市场或将迎来又一波券商上市潮。但与此同时,券商对市场的研判能力却遭遇越来越严重的信任危机。券商“金股”渐渐失去含金量,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更是把券商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融资潮来势凶猛
方正证券资料显示,此次发行不超过15亿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4.59%,若按照20倍市盈率发行,方正证券发行价为5.43元每股,按照本次不超过15亿股计算,可募集资金规模约为81.39亿元。分析人士表示,在今年下半年,还有包括西部证券、东方证券、国信证券、红塔证券、安信证券在内的券商,都有实力和希望迈入上市券商的行列。
在券商IPO不乏“后者”的同时,已上市券商对资金的需求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今年初,券商再融资的消息就接连不断。1月15日,长江证券公告,证监会核准公司公开增发不超过6亿股,募资不超过90亿元。2月17日,太平洋证券公告,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0亿元。2月22日,宏源证券公告,拟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5亿股(含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亿元。
那么,券商真的那么需要资金吗?这些通过IPO和再融资方式集结的资金主要的用途又是什么?
平安证券徐增科对此表示:“券商的上市与其他企业上市的目的没有太大的不同,一是资金的需求,二是品牌效应的吸引。”
对于已上市券商的再融资行为,徐增科则表示,对所有企业而言,资金都是多多益善,只有嫌资金不够的,没有嫌资金多的。对已上市券商来说,他们也确实有需要资金来开展的业务规划。“比如新推营业部,将来会成为各大券商竞争点——整合、收购小券商,以及新的融资融券业务等等,这些都必须以大量的资金为前提。”
不过,徐增科表示:“在大盘环境好的时候,券商每一次再融资方案都会引起市场躁动,券商股价也会应时上涨。现在大环境相对较弱,而且目前市场对资金问题很是敏感,因此,无论是券商的上市,还是再融资,都可能遭到市场的反感,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太乐观。”
银河率先“封口”
昨日,新浪证券官方微博消息显示,银河证券从6月起,将不再对外提供基金仓位测算报告。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微博专栏)公开表示,银河证券内部做了评估分析,不管统计模型如何精密,仓位测算结果实际上要达到真实或者相近真实情况,难度都非常大。由于水平有限,统计计量能力不足,停止这方面的工作。此消息一出,市场一片哗然。
由于之前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的宝安“石墨矿”事件最终以诉诸法律告终,尽管法院的最终宣判还没有出来,但对湘财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信达证券四家券商和众多依据其报告买入中国宝安的股民来说,这次事件将是个永久的教训。与此同时,股民对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怀疑”。
事实上,投资者对券商“怀疑”的不仅仅是其研究报告,还包括岁尾年初的重头戏——年度“金股”。记者粗略统计,2010年年末,包括中金公司、申银万国、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主流券商在内的12家券商,共推荐了127只金股,其中受到2家以上券商相中的个股有19只。然而,在这些“金股”中,很多个股在今年的表现实难让人满意。如桑德环境(中金公司、光大证券、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看好),今年以来的跌幅已达40%,智光电气(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和东吴证券看好)跌幅超过40%,禾盛新材(国泰君安和东吴证券看好),跌幅近50%。
如此大失颜面,券商作何反应?
申银万国蔡华伟表示:“券商对公司和市场的研判出现偏颇,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们只能做趋势的预测,对细节的把握无法完全到位。更何况,像宏观经济和国家调控政策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都不在我们的控制之内。所以,投资者应该正确理性地看待券商研究报告,将之视为一种参考,而不要让它对你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
而今,银河证券主动表示不再对外提供基金仓位测算报告,这是不是一种妥协?其他券商会不会相继效仿?
蔡华伟表示:“银河证券目前还只是一个个案,后续不排除有券商做出同样和类似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