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百姓投资热情降低 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纷纷加长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1日 08: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3小时卖1600万的疯狂没有了,7天4.5%的收益没有了,一周发行8款产品的现象没有了……5月以来,多数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老百姓的投资热情也出现了下滑。不过,理财师认为,长期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仍然能够跑赢CPI。

  现象:排队抢购已不再

  张阿姨今年70岁,精打细算的她当然不会错过理财。不过,由于股市、基市的不稳定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强”,这几年来基本上是选择债券等作为投资品。

  去年年底,银行理财产品的“疯狂”,让她毫不犹豫地将资金“搬了家”。特别是年前,某银行推出的一款14天理财产品,收益率达到5.1%,购买时让她足足排了1个小时的队,虽然辛苦但很满足。

  “当时,10万元现金就这么14天,赚了近200元。”张阿姨说,之后,继续“倒腾”了几次,7天收益率4%、30天收益率4.5%等等,看着收益率能入眼就买,2个月下来也赚了将近800元。

  不过,现在的张阿姨又“收心”了,这10元“固定资产”再次被她购进了国债,一年期收益率为3.45%。“很累,不愿意再折腾了。”张阿姨说,购买理财产品要签字、到期后要转存,自己觉得手续有些繁琐,而且频繁地往银行跑有些不适宜,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像张阿姨这样“半路弃甲归田”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仍然可以购买,还有一定的额度。”排队购买理财产品的现象不再,某银行一款理财产品发行的第三天,购买者仍然寥寥无几。

  原因:预期收益率下滑

  “之前,半个月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超5%,而现在一个月期产品也不足4%,收益率有点低了。”采访中,张阿姨的这种说法得到了不少投资者的认同,他们认为除去手续烦琐之外,这类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滑是他们放弃投资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各银行发行的短期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5月份大多出现了下滑,据某权威机构统计,本月新发行的期限在1个月(含)以内的人民币债券、票据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仅为2.72%。即便是将3个月(含)以内的此类产品都统计到,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也就是3.2%,还不及1季度的超短期产品。“与定存的利率差距缩短了,没有投资意义。”采访中,不少投资者这样告诉记者。

  “年初,排队购买理财产品,确实存在一部分投资者盲目跟风。”某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情况趋于稳定,投资者比较理性。

  张阿姨也告诉记者,最早购买理财产品时,自己还没有学会算账,也没有理解“预期年华收益”这个概念。“5.2%的年化收益率,当时还以为投资10万元就有5200元进账,到期后才发现还需要除以365天,再乘以14天才是真正的收益。”张阿姨说,不过,当初也有近200元的收益还算不错,但现在越来越少了,比如3个月期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3.2%,预期收益不足800元,定存也有710元左右的利息,而且支取还灵活。把这笔账算明白了,出手时就会先掂量掂量。

  银行:抬高门槛拉长期限

  尽管一些投资者放弃了这类短期理财产品,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银行仍在坚守,而且还提高了门槛,理财师认为大笔资金还是能够带来较高的收益率。

  据了解,以前,银行理财产品的一般购买起点都为5万元或者10万元,而目前,起点20万元、50万元甚至100万元的产品不在少数,甚至部分银行还有起点500万元的产品面向公众推出。例如,某银行发售的半年期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购买起点5万元的收益率为4.1%,如果购买起点达到100万元以上,收益率则为4.4%;另一银行一款1年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7%,但100万元起售;还有银行推出的100万元起售的期限为1.5年的理财产品,其收益率高达8%至9.5%,而另一款300万元起售的期限为2年的理财产品,年预期收益率高达10.5%至12%。

  分析:资金量大的比较划算

  “购买理财产品对资金比较大的投资者比较划算,而对于闲置资金较少的人来说,确实有些尴尬。”某银行金融理财师告诉记者,有些客户为了获得高收益,会与朋友一起将钱拼凑到某个数额后再去投资理财产品,这类做法存在一定的风险,要谨慎操作。

  “另外,投资者想买到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可关注月末、季度末的时间点。”这位理财师称,为了在月末或季度末吸引更多的资金沉淀银行,银行往往会抬高收益率,此时如果有闲散资金在手,不妨做个短期投资,不过也得清晰认知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通常为“最高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优先考虑保本型产品。

  首席记者黄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