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让洋洋23万条民意发挥最大价值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3日 11: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工人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报评论员 蒋菡

  一场民意征集引发了空前热情的参与。据新华社报道,为期一个多月的个税修正案征集意见5月31日结束。根据中国人大网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已收到23万条意见,创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

  公开征集意见,展示出人大开门立法的决心;23万条民意,凸显了民众对个税修正案的极大关注及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姿态。公众不仅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如何在立法中得到维护,更可以亲身参与、影响到立法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已不单单是一场有关个税调整技术问题的大讨论,亦是一次公民权利意识的普及。

  而热闹过后,如何有效发挥这洋洋23万条民意的最大价值,使开门立法的意图安然落地,则凝聚了更多的殷殷期盼。

  被聆听只是第一步,善待这创纪录的23万条民意,还需要意见的公开、客观的分析、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之后的理性取舍,以及负责任的反馈。

  征求民意后,公开是关键。如果没有信息的充分公开,征求民意往往就离“走过场”不远了,那不但会令民众产生公共参与的挫败感,还会减损征求意见的公信力。

  2006年《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以19万条意见创下当时纪录,全国人大法工委对所有意见进行了整理归类后做成百条资料,二审时摆在立法者的案头。去年车船税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时,也向社会公布了结果,即赞成草案以及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的比例。

  这一次的个税调整与更多人切身利益相关,公众有理由期待在信息公开上再有突破:不是给出三言两语的几条结论,而是详细公布经分类归纳后的23万意见的真实面貌,比如,23万民意都是什么样的人在表达?他们大致分布于哪些阶层?又有哪些具体的诉求?

  征求意见和信息公开需要立法者敞开胸襟,而在面对数十万条意见时如何取舍,则考验立法者的智慧。一项法规的制定过程,就是努力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的过程,越是关系面广,越是众口难调,这从医改方案出台之难、燃油税改革之难中就可见一斑,而达成广泛共识需要付出更多诚意。

  此次创纪录的23万条民意,体现出相当数量的人对收入分配的现状不满。如何采纳民意,无疑需要更为审慎的衡量。立法部门综合权衡后做出的决定,也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但如果能对多方民意进行仔细梳理和客观分析,详细披露采纳某些意见的依据,也让公众了解无法采纳某些意见的原因,则可以争取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同。尤其重要的是,洋洋数十万条意见中,难免有些“非理性、不专业、情绪化”的东西,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各种民意诉求的表达也将更趋理性。

  个人所得税在西方被称为“罗宾汉税种”(罗宾汉是英国民间传说中以劫富济贫著称的侠盗),也就是说,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发挥“社会公平调节器”作用,是个税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在我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前经济改革的诉求是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公平公正地分好“蛋糕”。在此过程中,要啃下一个个多方利益博弈的“硬骨头”,需要更广大的民意不断推动。

  在这次创纪录的征求民意之后,还希望有创纪录的公开民意、采纳民意及反馈民意。如是,则可以为立法与民意之间的互动建立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