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7日 08: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在罕见的淡季“电荒”刺激下,央企在煤电一体化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
6月初,15个省市的非居民用电价格正式上调,煤炭、电力行业的央企也加快了在各地的布局速度。
据了解,在江西、河南、云南等省市,神华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国内大型煤炭、电力行业央企近日纷纷与当地政府展开战略合作。有行业内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煤电一体化能够为当地政府和央企带来利益,也能对缓解电荒发挥一定作用。但需要警惕的是,央企在煤电项目上的规模扩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需矛盾,而这种扩张将挤占民营和外资企业在电力行业的市场份额,电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可能会因此减缓。
央企扎堆电力项目
近日在煤电领域表现最为抢眼的当属神华集团。短短两个月时间,神华集团煤电一体化项目便正式落户江西,该项目规划占地约3000亩,包括一个2000万吨煤炭储备基地和6台100万千瓦规模的火电机组,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
作为神华集团煤电一体化的标杆项目,国华九江项目煤场年设计吞吐量2800万吨,全部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达360亿千瓦,占江西目前年用电量的一半。
据了解,目前国华九江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近期将召开专家评证会,评证通过后再编制正式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江西省及国家发改委注册落户。
公开资料显示,每年江西火电所需煤炭有2000万吨左右需要从外省调运,而江西今年电力缺口最高达200万千瓦,预计2015年将超过800万千瓦,江西用电供需矛盾已由阶段性向常态化趋势转变。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今年江西首现淡季“电荒”,加之该省两个核电项目又同时遇阻,神华项目恰逢时机的落户成为拯救江西缺电的一根救命稻草。
除江西外,河南的济源和南阳两市也向央企伸出了合作的 “橄榄枝”。6月3日下午,南阳市与7家央企就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利用等达成了总投资333亿元的合作计划。
从签约项目看,能源开发与利用占了相当比重。主要有国投煤炭公司投资的南阳煤炭战略基地储备建设项目、首钢控股公司投资的白河热电厂项目、国电联合动力有限公司开发的社旗县风电项目等。
6月5日,济源市分别与华能集团、中国国电集团、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11家央企的负责人,签署了2×100万千瓦机组及风电项目、风电设备制造等战略合作协议。
煤电一体化受青睐
“煤电一体化”项目已经越来越被神华、华能这样的大型煤炭和电力央企所青睐。
此次神华落户江西,最大看点便是其要打造“煤电一体化”全产业链,而这种产业链模式在解决煤电矛盾方面被各界寄予了厚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专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神华选择煤电一体化道路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做全产业链,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自身煤炭资源能保证供应。
据了解,中国神华(601088,SH)的发电业务使用的煤炭,约有95%来自自身供给,通过集团内部协议煤价,使企业获得的煤炭价格低廉,并有充足的煤资源供给,这无疑使得“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矛盾得以在集团内部化解。
这也是中国神华在去年众多发电企业步履维艰之时取得了发电业务赢利115.8亿元,毛利高达25.47%佳绩的原因之一。
电力企业也在积极寻找 “煤源”。6月2日,华电集团子公司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华电煤业)、华电云南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公司)和四川王氏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了云南煤矿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合作建设云南镇雄煤炭能源基地。其中,由华电旗下的华电煤业、云南公司共同控股煤炭储量达9000多万吨的兴远、海峰、兴和等三家煤矿,煤炭产能不低于120万吨/年,将为华电集团在滇火电企业供应电煤。
其实,五大发电集团布局自身煤炭业务早已被提上日程。华电集团去年就曾提出,到2013年使其控参股煤矿产能超过每年1亿吨。此外,国电集团也制定了相关的煤炭业务规划。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分析师李廷表示,实现煤电一体化可以有多种路径选择,可以是煤炭和电力企业互向对方领域延伸,也可以是现有煤炭和电力企业直接整合为大型综合性能源集团,还可以是现有煤炭和电力企业交叉持股。
他称,如果不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那么,大力推动煤电一体化或许是解决目前煤电矛盾的手段之一。这样能够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让煤炭和电力行业都能获取合理的利益。
难题依然待解
央企纷纷上马火电、风电项目,并且煤电一体化进程也有加快的趋势,似乎为日后电力充足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但专家称,目前央企扎堆电力项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供需矛盾。
江西、河南都是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已被定义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未来一大批重点项目落户中部地区,会直接加重该地区工业用电紧张,中部地区“电荒潮”或会成为常态,投资中部地区成为央企战略必由之路。
但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新一轮电价上调,央企投资火电和水电的热情更加高涨,不过可能会有盲目扩大规模之嫌,因为相比经济效益,央企一直更看重规模。
此外,煤电一体化虽然是电价机制改革前的缓兵之计,但同样有硬伤。林伯强认为,目前最大的矛盾还是在于煤炭定价是市场化的,煤炭企业参与煤电一体化的动力并不足。这导致电力企业收购煤矿和煤炭企业困难重重。他强调说,央企的这种规模扩张将挤占民营和外资企业在电力行业的市场份额,电价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可能会因此减缓,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韩晓平也表示,煤电一体化似乎是将煤价与电价的矛盾在一个集团内部得以化解,但事实是,当煤价和电价出现矛盾时,企业依然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