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雨润:全产业链骗局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7日 16: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领军》杂志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高额的政府补贴,让人不禁怀疑,雨润所谓的全产业布局是否只是一场骗局?而补贴才是其拓展上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梦”的原动力

  文/知巍

  当“瘦肉精”与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关注食品安全、关注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的浪潮在所难免。

  类“三聚氰胺”事件的再次袭来,既令人们愤怒从业者为牟利走险导致监管失控,也将产业化不足的弊端暴露无疑。所有的舆论矛头都指向了中国农产品生产的软肋: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与企业规模化生产相结合时,所存在的安全监管隐患。

  整顿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企业上游投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另一个肉类品加工大企业雨润,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对象。双汇忽视了上游投入,那么同样是肉制品加工企业的佼佼者雨润,又如何呢?

  自2007年5月开始,国内的猪肉就出现了供需失衡现象,再加上饲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导致2007年下半年生猪价格较2006年平均上涨了63.5%。在肉制品行业中,生猪价格通常就要占到成本的50%以上,这场猪肉价格的大涨直接导致了雨润成本的大幅上升。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雨润提出了从产业到产业链再至全产业链的梦想,开始有意拓展上游行业,以能够在未来自给自足,自此一系列的上游扩张开始了。

  2007年7月,雨润集团与安徽省太和县签订《太和县五万头种猪养殖项目协议书》,雨润集团租赁土地500亩租赁期为20年;2008年9月雨润集团与安徽省萧县人民政府签署《新建800 — 1000头原种猪场项目协议书》,占地151亩,项目建设期一年;2008年11月,雨润与周口市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建设生猪屠宰、分割、冷藏、肉类深加工项目……

  一次又一次的大手笔,都显示了雨润建设全产业链的决心。可是大刀阔斧拓建上游产业的雨润,现在能自给自足了吗?近期媒体曝光的场景是:安徽省太和县的雨润集团养殖基地,野草纵生,一片荒凉,仅有600头种猪。类似的场景萧县同样在上演。另一方面,屠宰厂状况也不尽如意,5年的激进扩张,31个屠宰场,产能利用率却仅有65%。如此结果难道就是雨润曾经放言的“全产业链”?雨润先期的慷慨激昂与后期建设的拖沓对比鲜明,如此言行不一,难免让人怀疑其深层次的动机何在。

  打开雨润的财务报表,迷雾似乎可以逐渐褪去。2007年到2009年,雨润年均获得政府补贴近2亿元,远远高于其竞争对手双汇年均1000万的政府补贴。同时,瑞银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为了得到政府补贴,雨润食品大肆建设新的屠宰厂,而不是提高现有屠宰厂的产能。而一份 《太和县关于执行财建[2010]464号文件情况的总结报告》显示:雨润的补贴标准中,奖励资金一项包括,引进良种猪2000头,每头补贴200元。如此高额的政府补贴,让人不禁怀疑,所谓的全产业布局是否只是一场骗局,而补贴才是雨润拓展上游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梦”的原动力。

  一方面急于强调自身的发展速度,大肆扩张上游产业规模,可另一方面却禁不起地方政府补贴的诱惑,不重视养殖,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不仅让今天的雨润依然需要大量的外购,也让3到4年之后的雨润仍然要面对生猪外购的压力。

  在外界仍然激烈的生猪资源争夺中,我们有理由怀疑,第二个“双汇”是否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