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07: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刘兴龙
近年来,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私募基金能大行其道,良好的业绩是主要推动力。但是,随着近期市场调整,私募基金正经历规模膨胀后的“阵痛”。
在今年以来的市场震荡过程中,剔除年内成立的产品,在1063只私募基金中,有162只净值表现为正,平均净值跌幅为6.5%,远高于沪综指2.27%的跌幅。由于私募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提取盈利部分的20%作为业绩报酬,大面积净值亏损,意味着超过八成私募基金的业绩报酬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地。
投资者同样损失惨重。今年以来净值损失超过10%的私募基金多达302只,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普遍较高,净值下跌10%意味着投资者将亏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元。这也引发投资者赎回行为增多。面对客户的大手笔赎回,为避免遭遇产品清盘的厄运,多家私募基金甚至愿意出让旗下产品的管理权。
应该说,投资领域出现盈利和亏损都是正常现象。2008年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出现32.86%的亏损,但亏损幅度较公募基金(-50.63%)明显收窄,并且当时私募基金总数不足300只。而截至2010年末,全国私募基金产品多达1234个,总规模超过1200亿元。与2008年相比,如今的市场调整使私募基金急速膨胀带来的问题逐渐暴露。
一方面,私募基金规模“超速”扩张,但管理人才不足。2008年私募基金发行成立131只,2009年为309只,2010年为651只,每年几乎以翻番的速度递增。与蓬勃发展的私募基金相比,管理人才则显不足。目前公开披露的私募基金经理共328位,管理私募产品927只,平均每位基金经理管理2.83只基金。其中,6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数量超过20只。
另一方面,为获取业绩分成,部分私募基金过度追求高收益,大量投资较高风险的中小盘股。根据上市公司一季报数据,私募基金共持有中小盘股191只,持有主板股票195只,投资比例明显高于公募基金,风险自然更高。今年以来高估值中小盘股成为A股市场“重灾区”,导致一些私募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损失超过30%。
应该注意到,近些年国内大量资本的投资需求推动了私募基金爆发式增长,但与成熟市场相比,缺乏完善的体制和成熟的投资理念,使私募基金更像是“野蛮式生长”,而非理性发展。
对于私募基金而言,首先应该由“粗耕”转向“细作”。由于营销成本和薪金成本较高,单只2亿元的产品能够产生的利润有限,导致许多私募基金公司盲目发行新产品,规模扩张不仅增加了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也不利于风险控制。
其次,制度建设是促进私募基金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阳光私募产品的发行依托信托证券账户,而账户使用费飙升是私募基金成立门槛大幅提高的重要原因,收益水平也大受影响。随着基金法修订的完成,私募基金有望实现“阳光化”,并确立私募基金的合法地位。
在资本市场市场体系中,私募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在制度尚未完善、投资水平有所不足的情况下,私募基金的规模扩张应该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