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07: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记者 叶苗 ○编辑 梁伟
那些不知出于何种目的,蹲点在期指涨跌停板边缘的“垂钓者”们,近两周迎来了两次不错的收成。先是5月27日在1112合约上出现瞬间近乎跌停,再是昨日同样景象又在1109合约上出现。自从股指期货上市一年来,瞬间以大幅涨跌成交的“钓鱼”现象已是第四次出现,并且在昨日打出了“史上最大”的“钓鱼单”,这一现象堪称期指上市以来的“最大悬案”。
为什么近期这样的现象如此密集出现?为什么股指期货特别受到“钟爱”?究竟是市价指令或“乌龙指”导致的巧合,还是有人故意为之?是否有人从事 专门的“钓鱼工作”?这一连串的疑问摆在了我们面前。业内人士表示,不管是监管机构还是期货公司,都需要重视股指期货的这一现象,尽量从交易制度和交易技术上进行新的探索。
“钓鱼单”近日连续闪现
一个概率极低的现象,竟然在两周内连续出现,不得不令人惊讶。
昨日的一幕发生在全天交易的第一分钟内。作为远月合约的1109合约在9点15分准时开盘,在前4秒进行了2手正常的交易,交易价格为 3024.4点,但是在第5秒价格突然被打到了2727点,距离跌停板仅有3点的距离,这一秒内总共以该价格成交了40手。随后10秒内,期指又回到了正 常价格交易了几手,在第16秒价格再度打倒了2734点,这一次又成交了18手。
这是在5月27日1112合约出现瞬间接近跌停的现象后,股指期货在短短两周内又一次上演同样戏码。
据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胡江来统计,从去年8月30日首次出现这一现象开始,期指已经是第四次出现同样的现象。这四次“钓鱼单”现象分别出现在去 年8月30日、11月17日、今年5月27日和6月7日。以成交价格看,这四次都触及涨跌停板边缘,前两次是上涨,后两次是下跌。另外11月30日的还有 一次非典型的案例,盘中一度在较高点位瞬间成交。以成交时间看,开盘前15分钟出现的概率较高。以成交数量来看,四次分别为21、15、49、58手,昨日可谓实现了“史上最大单”。
原因不明成悬案
所谓的“钓鱼单”是指在期货市场上,有一些投资者会在各个合约的涨跌停板上全挂上单子,在涨停板边上挂空单,在跌停板边上挂多单。只要出现一些上钩者,以期指T+0和杠杆交易的特点,获利就极为丰厚。
“以这几次现象统计,每手钓成的话大概平均有8万左右的收益。”胡江来表示,在急速下跌至跌停板或骤然升高到涨停板位置过程中,参与者通过预先布局的稍高于跌停或稍低于涨停位的报单,就能捕捉到异常波动带来的收益。
而“被钓”的大鱼,或者是错用了“市价指令”,正逢该指令前方没有其他挂单,于是一把打至停板附近;或者是打错了价格,又或下错了合约,这就是所谓的“乌龙指”。但不管如何,股指期货目前有一群“专业钓鱼者”在蹲点是不争事实。
东方证券分析师高子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在期指除了主力合约之外的三个合约都挂满“钓鱼单”,需要动用108万保证金,如果一年能钓到一次, 那么收益也就在10%以下,“如果专业做未免辛苦了一点,可能是一些人利用闲散资金顺手做做。”但从股指期货这一年的表现看,“钓鱼者”的收益还是很可观 的。
“但是这些成交是否确实是钓鱼单现象,还有待查实。”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这些奇怪单子,目前尚未有权威解释,尤其是出现概率如此之高,可能还有其他因素,不排除有刻意所为的可能。一些专家推测可能是有资金在试盘,或是跟一些程序化交易有关。
交易制度有改进需要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钓鱼单”现象频繁出现,说明交易制度需要作出一定改进。如果按照期指的早期设计,“熔断制度”会很好地阻止这一现象的出现,“当然现在提出增加熔断制度,是有点小题大做。”高子剑表示,但如果真有人利用“钓鱼单”玩猫腻,则应该在制度上引起重视。
另外,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面临很多“钓鱼者”,一旦下错单子的后果确实很严重。事实上,机构投资者在系统上较为完善,在下单指令发出后, 如果与市场成交差距太大,系统会自动提示投资者是否真的要下单。但个人投资者缺少这样的工具,“期货公司也应该开发这样的系统给大家。”
专家表示,目前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两点就是:一是在交易中尽量回避非主力合约;二是在交易中少用“市价指令”,而是使用“限价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