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08: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质量报
国内油品质量问题一直广受非议,而近期中石化岳阳“问题油”、温州“掺水油”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使得原本资源供应一直充足的汽油市场变得紧张起来,而人们对国内油品质量的怀疑也因此进一步加深了。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民众对国内油品的信心。而不久前河北省质监局组织的一次对全省汽油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更让人忧心忡忡——产品抽查合格率仅为70%。3成产品不合格,说明汽油产品掺杂使假问题普遍而且严重。油品质量差最明显的弊端是对于那些发动机技术较高的车型有直接的影响,折损发动机的寿命从而降低车辆的使用年限,对于车主朋友们来说绝对是一种变相的经济损失。
人们都把自己的汽车称为坐骑,对待这匹马儿,谁都想让它跑得快、跑得欢,可谁都清楚,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必须让马儿吃上好料。但目前的情况是,好料难求啊。近些年,民间对爱车吃不上好料的抱怨不断,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质疑油品质量的帖子,而积怨已深的车主们发出了“我们的爱车何时才能吃上好料”的呼声。有网友曾指出国内市面上的97#汽油容易造成发动机积碳,甚至出现机件被腐蚀的情况。有关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国内97#汽油确实容易造成发动机积碳,原因是中国炼油水平落后,通过添加剂来提高97#汽油辛烷值的技术不过关。用技术水平落后来解释97#汽油容易造成发动机积碳问题也许说得过去,但这无法消除消费者对国内汽车用油质量普遍不高的质疑。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汽车故障中有6%是油品问题直接引起的,有50%是间接由燃油质量问题引发的。就连经常受到指责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国有大企业对自身生产的油品质量也不敢打保票。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北研究所曾公布一份分析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汽、柴油质量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车辆上就是燃烧效率低、油耗大、动力性能下降、尾气排放恶化。既然中国成品油质量不稳定、质量差的问题已然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必然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何在?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国内汽油的质量问题一般出在流通环节。国有大炼油企业的油品质量大都有保证,造假的可能性很小,但大量缺乏有效监督的小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质量如何却很难保证,一些不合格或以次充好的油品仍可能通过流通环节进入市场,这也是消费者最头痛的。而国有大炼油企业在库存不足时需要外采,一旦外采资源不达标,而主营单位在出库时,稍掺加进一点,如果检验设备又不够先进的话,不达标的油就会随之流出。
如果相关政府部门对贮存、运输及销售环节的不规范和管理混乱进行根本治理,这是否就可以保证中国的汽车能吃上真正的好料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目前,我国无铅汽油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硫和烯烃的含量不得大于0.08%和35%,而世界2类无铅汽油对以上两种物质含量的规定指标却分别是不得大于0.02%和不得大于20%。这说明,即使我国的汽车吃上了自己的好料,但相对于世界标准来说,这种好料仍只能算作粗粮。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在于,我国的成品油市场缺乏竞争,两大石油集团几乎占有了市场成品油批发和销售80%以上的份额,在这种高额利润集中于少数企业的垄断局面之下,成品油质量很难说能够得到保障。
如此看来,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油品质量,最关键的措施还是完善市场和相关标准,并取消垄断,让更多强有力的竞争主体参与进来,通过竞争使企业不断增加技术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使油品真正做到物美价廉。(胡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