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宏观经济数据 利益链条曝光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8日 11: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现在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现在网消息提前获得宏观经济数据究竟如何从中渔利,这一“潜规则”日前终于被揭开一角。

  有媒体报道,今年的几次经济数据泄密事件引起了政府高层的重视。在3月底,有宏观部门的涉及人员相继落马。该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一些人员已经相继离岗。

  直到6月4日晚间,被涉传闻的有关部门还没有对这一消息的真实性作出官方正面回应。据了解,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在内部开展信息安全教育。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是相关部门所实施的针对经济数据泄露情况的跨部门调查所牵出的事件,调查已进行数月。

  宏观预测利益链条

  对于那些提前获得经济数据的机构和人士来说,这些数据可能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

  一位券商研究人士表示,包括CPI在内的经济数据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是十分敏感的经济指标,不仅直接关系到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且是政府未来经济政策放松或紧缩的风向标,如果提前得到经济数据,就创造了一个投机性交易的机会。

  投资者正是利用所获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异进行获利的。如果债券投资者提前获得的数据比市场普遍的预期乐观,可先期购入债券,等待正式消息的发布;如果获得的数据较市场预期悲观,则提前卖出债券以控制风险。

  一名曾从事过基金行业的人士表示,能提前拿到数据无论是对于券商还是研究员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对于宏观数据总是能准确地预测,就可以获得基金更多的“分仓”收入,相关的研究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派点”。他进而透露,其实一些信息并不总是会体现在研究报告中,研究员更多是通过短信、MSN、网络等工具来传播数据。

  数据泄密的风险点

  中国的数据“神算子”们究竟如何做到“先知先觉”?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就曾对媒体表示,提前泄露是因为太多部门在数据正式发布之前就已经看到了。

  “在统计局公布之前,个别的部门先公布了,其实统计局也是很有意见的,我们怎么控制得了。”贺铿此前对媒体表示。

  但数据是如何从政府部门获得,是否已经被泄露到市场,具体的情况还不得而知。此前《经济参考报》消息称,这次被查出泄密的人员职位不高,多是处级干部,但都是位于能提早接触到数据的核心部门。

  熟悉保密审查程序的相关人士表示,数据泄密等事件的调查重在评估是否造成对外泄密,泄密是否造成并在什么程度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和相关损失,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何处分未细致规定

  每年都有CPI数据提前泄露的传闻,已成了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政府公信力的隐患。

  据了解,包括CPI、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经济数据在未披露之前基本都属于涉密数据,有的属于机密级,有的属于秘密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下称《保密法》)的规定,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但如何进行处分,《保密法》中没有更为细致的规定。

  为减少数据被泄露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统计局已经将CPI数据生产和发布的时间差从72小时缩短到48小时,并正考虑和论证进一步缩短数据生产和发布的时间间隔的可行性。

  据第一财经日报